* * * * * *
这五则诗话讲的是诗歌创作中的“炼字”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著名作家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贾岛、苏轼等人在诗歌写作上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细心修改的严谨态度。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着一“绿”字而意境尽出。较之原来的“过”“满”等字,确实生色不少。苏轼的“渊明求县令”这个看似平常的诗句,也经过反复修改。原句“渊明为小邑”,可以解作做小县县官,也可解作治理小县,有歧义。“为”改作“求”,虽然解决了歧义的问题,但是“求小邑”干什么,仍没有点明。再改为“渊明求县令”,才点明陶渊明因家境贫寒求做小官的心情,诗意也显豁了。“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是说胡椒又有什么用,却贮藏到八百斛这么多。这里前一句有毛病。胡椒,是有用的东西。改为“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就没有问题了。这是指唐代宰相之载大量贪污财物,后来抄家时,单就胡椒一项,就有八百斛之多。至于其他三则,也都是流传后世的佳话,分别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推敲”“一字师(或“一字之师”)等语的典故出处。这些诗话,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作家善于炼字的生动范例,说明了反复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我们从中不仅能看到“炼字”的语言技巧,更能窥见这些古代作家重视文字修改的极端认真的精神。68古人谈文章修改古人谈文章修改
南丰过荆、襄①〔南丰过荆、襄〕南丰,即曾巩,字子固,北宋南丰(现在属江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荆、襄,荆州、襄阳,现在属湖北。,后山〔后山〕即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北宋诗人,为文师法曾巩。携所作以谒之。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款语〕亲切谈话。。适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南丰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冗(rng)〕多余的。字多,不知可为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但见南丰就坐,取笔抹数处。每抹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卷八
欧公〔欧公〕指欧阳修。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本初一字者。其为文章,则书而傅〔傅〕张贴。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至于尺牍单简〔尺牍单简〕书信或便条。亦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斧凿之痕〕工匠用斧凿治木石时所留的痕迹。后用以比喻作品没有达到浑成的境地,还留着雕琢的痕迹。也。
──元王构《修词鉴衡》引《吕氏家熟记》
武叔卿①〔武叔卿〕人名。曰:“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自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尚矣〕(那自然是)最好的了。。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草创〕起草。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润;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贯〕贯通。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叶(xi)〕和谐,相合。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倘一时潦草,便尔苟安,微疵〔微疵〕小毛病。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玷(din)〕白玉上的斑点。矣。”
──清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五
古人虽云文章多做则疵病不待人指摘而自能知之,然当其甫做就时〔甫做就时〕刚写好的时候。,疵病亦不能自见,惟过数月始能知之。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俟(s)〕等待。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妍(yn)丑〕好坏。妍,美。了然于心,改之自易,亦惟斯时改之始确耳。
──清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五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删润〕删削润色。而后文成,其理一也。闻欧阳文忠公〔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作《昼锦堂记》〔昼锦堂记〕欧阳修给韩琦建造的昼锦堂写的一篇文章。,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①〔卧内〕卧室之内。。到后来只得“环滁〔滁(ch)〕滁州,地名,在安徽。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至万无可去〔至万无可去〕等到实在没有可删的字句。,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清梁章钜《退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