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表诸国前从楚入秦,后从汉伐楚,盖诸侯向背之机。汉取天下,善因而用之,此高祖五年以前天下之大势也。
————汪越《读史记十表》卷四
《月表》立法最精妙,乃史家别体,亦是创体,前后都无有也。盖楚汉等八国,嗣又分为二十国,事务极杂,时间复短,既不能为世计,亦不能以年数,此处参差错综,安置最难。自太史公创为此表,按月排列,逐事附入,遂使当时情状一一分明。因其眼光过人,故胸中笔下具有经纬。表序感慨世变,尊崇本朝,纯以唱叹传神,而归原天命,尤为得体。
————李景星《史记评议秦楚之际月表》
文特隽发,跌宕可喜。
此篇论汉得天下之速由于秦为法为之驱除,此大圣受命,所以异于三代圣王也,是汉家开国一篇大文字。太史公归重圣德,极力颂扬,最得史臣大体。开首以陈,项夹出汉家,曰“卒践”,是撇去陈、项,而独重汉家矣。又引虞、夏、商、周、秦得天下之难,夹出汉家得天下之易,归功于秦法驱除,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此篇章法颇易晓,太史公最郑重谨慎之文。
————李晚芳《读史管见》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纪年纪月,茫无标准;尊楚尊汉,莫所遵循。天时人事,二者俱舛,何足贵哉!
————宋慈抱《续史通表志》
正文: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880]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881]。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882],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883]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884]江、淮、毂、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885]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886]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887],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疎,诸侯或骄奢,忕[888]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889],赵分为六[890],梁分为五[891],淮南分三[892],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893],前后诸侯或以适[894]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阸[895]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集评:
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司马贞《史记索隐》
汉初宗姓诸侯王无战功而有分土,唐初宗姓诸侯王有战功而无封土。
————凌氏《史记评林》陈仁子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