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礼》:又名《仪礼》、《礼经》,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一部分礼制的汇编。高堂生:姓高堂,字伯,鲁人。今文《礼》学的最早传授者。今本《仪礼》十七篇即出于他的传授。
[1820]《易》:又名《周易》、《易经》。儒家经典之一。菑(Z)川:封国名。在今山东寿光县境内。
[1821] 胡毋生:姓胡毋,字子都。齐人。今文经学家,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为博士。
[1822] 董仲舒(前179年——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今文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著有《春秋繁露》及《董子文集》。
[1823] 田蚡: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景帝王皇后弟,好儒术。武帝时,封武安侯、拜太尉,后迁丞相。
[1824]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菑川薛人。治《春秋公羊传》;曾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以熟悉文法吏治任丞相,封平津侯。白衣:古代平民着白衣,因而以之为平民的代称。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1825] 靡然:朝一边倒下的样子。乡风:顺风归化。
[1826] 悼:担心,忧伤。道: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这里指儒家的道理和主张。郁滞:闭结滞留而不向前发展。
[1827] 丞相:官名。始于战国时,为百官之长。秦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御史:官名。此指御史大夫,秦汉时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
[1828] 制:帝王的命令。
[1829] 风:感化。
[1830] 居室:指夫妇同关系。大伦:伦常之道,指古时统治阶级规定的人与人关系的根本准则。
[1831] 愍( mn):忧伤。
[1832] 礼官:掌教化、礼仪的官。
[1833] 洽闻:多闻博知。
[1834] 博士弟子:汉代以在太学学习者为博士弟子。
[1835] 崇:使……兴盛。
[1836] 广:扩大。
[1837] 臧:孔臧。人名。平:人名。
[1838] 教:此处指教育组织的形式。
[1839] 显:彰显,显扬。
[1840] 首善:实施教化的开始和榜样。
[1841] 开:显示。大明:本指日月的光明,此处为美化帝王之德的颂词。
[1842] 洽:周遍;普及。
[1843] 因:根据。旧官:指原有的学官。
[1844] 复其身:免除租税和徭役。
[1845] 己:通“以“。
[1846] 道: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县。邑:指皇帝、后妃、公主的封地。
[1847]上属:指向上举荐。属,交付。所二千石:此指侯国相、县长、县丞所隶属的上级郡守和诸侯王国相。二千石:汉代对郡太守及王国相的通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月俸为一百二十斛谷),故称。
[1848] 计:计吏。郡国掌计簿(报告地方政情的文书)的官吏。
[1849] 偕:偕同。
[1850] 诣:前往。
[1851] 一艺:一种经学。
[1852] 文学掌故:官名,掌管学术故实。
[1853] 弟:通“第”,考试的等次。
[1854] 籍奏:造册上奏。籍:簿籍。
[1855] 秀才:本系通称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科目之一。这里指才能特别优秀。
[1856] 分际:区别和联系。
[1857] 尔雅:雅正。
[1858] 训辞:教导的言词。
[1859] 究宣:透彻无误地宣示讲解。
[1860] 治:研究。掌故:国家典章制度或学术方面的故实。此句“次治”二字可能系衍文。
[1861] 迁留滞:此处指晋升缓慢造成人才积压。
[1862] 比:类。
[1863] 左右内史:汉代京畿地方长官,后改名左冯翊、京兆尹。大行:官名,掌接待宾客。卒吏:官名,官署中的办事人员。
[1864]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