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德清《庄子内篇注养生主》总论)
【思考与讨论】
1、 此篇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养生思想?外篇《刻意》、《缮性》、《达生》所反映出的养生思想与此有何不同?
2、庖丁解牛寓言故事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则寓言故事在客观上给了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人 间 世
【题解】
人间世,即人间社会。如何能做到“涉乱世以自全”,这就是本篇所论述的主要问题。
春秋战国之世,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固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象,但作为新兴势力代表的地主阶级人物,他们的大多数却是野心勃勃,残忍横暴,阴险狡诈的,动辄互相争夺,互相残杀,使整个社会成了一个血淋淋的角斗场。庄周认为,生活在这样的人世间,若要远害全身,就非得泯灭矜才用己、求功求名之心,做到虚己顺物,以不材为大材,以无用为大用不可。因此,就撰出“颜回请行”等六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而生动地阐明了这一处世哲学。最后借接舆一歌,复又自续一曲,以深寄胸中无限辛酸之慨,并结住全文。
颜回见仲尼[1],请行[2]。曰:“奚之[3]?”曰:“将之卫[4]。”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5],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6],民其无如矣[7]!回尝闻之夫子曰[8]:‘治国去之[9],乱国就之[10],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11],庶几其国有瘳乎[12]!”
【注释】
[1]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仲尼:孔子的字。
[2]请行:谓向他辞行。
[3]奚之:何往。奚,何。之,往。
[4]卫:春秋时的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境内。
[5]独:专断自用。
[6]量:填满。 乎:于。 蕉:草芥。
[7]无如:无处可归。
[8]夫子:指孔子。
[9]去:离开,离去。
[10]就:趋从。
[11]则:法则,办法。
[12]瘳(chu抽):病愈。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1]!夫道不欲杂,杂则多[2],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3]。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4]!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5]?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札也[6];知也者,争之器也[7]。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且德厚信矼[8],未达人气[9];名闻不争,未达人心[10]。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11],是以人恶有其美也[12],命之曰菑人[13]。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14]!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15]?若唯无诏[16],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17]。而目将荧之[18],而色将平之[19],口将营之[20],容将形之[21],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22],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23],纣杀王子比干[24],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25],以下拂其上者也[26],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27]。是好名者也。昔者尧[yáo]攻丛、枝、胥敖[28],禹[yǔ]攻有扈[29],国为虚厉[30],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31],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32]?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33]?虽然,若必有以也[34],尝以语我来[35]!
【注释】
[1]若:你。 殆:恐怕。
[2]多:多事。
[3]不救:不可挽救。
[4]暴人:暴君,指卫君。
[5]荡:流荡,丧失。 知:智能。 出:显露。
[6]轧:倾轧。
[7]器:工具。
[8]德厚:道德纯厚。 信矼(qing腔):谓诚意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