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的主旨在于阐发“无为而治”的思想。作者指出,玄古的国君虽在君位却无心于治世,只是效法天道“无为”而已,因此百姓都能自治自化,天下也就始终太平无事。及至黄帝失“天德”,以“有为”之心临天下,百姓就开始知道仁义、忠信之名,随之而萌发出“贼害”之心,从此太古纯朴之风就不见了。而唐尧[yáo]、虞舜[shùn]、夏禹[yǔ]、周武王之辈,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推波助浪,举凡仁义、礼乐、刑罚、智慧等等,皆无不成为他们统治人民的工具,致使人类的自然本性遭到极大的摧残,天下乱到不堪设想的地步。目睹这般事实,后世一切“有为”之君,都应当感到寒心、羞愧,彻底敛手,“以无为自然为宗”。
此篇章法,首段为总论,其余为分论,而以“无为”二字贯穿始终。所以,全文十馀大段,虽似散散叙来,却有一线穿珠,繁而不乱之妙。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1];万物虽多,其治一也[2];人卒虽众,其主君也[3]。君原于德而成于天[4],故曰,玄古之君天下[5],无为也,天德而已矣[6]。以道观言[7],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8],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9],而天下之官治[10];以道泛观[11],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12],技也。技兼于事[13],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14],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15]。《记》曰[16]:“通于一而万事毕[17],无心得而鬼神服[18]。”
【注释】
[1]均:均等。
[2]治:谓自得为治,即纯任万物自由生存、发展。
[3]主:主宰者。
[4]原:本。 德:天德,本性。 天:指自然无为的天道。
[5]玄古:远古。 君:君临,统治。
[6]天德:即天道的自然无为之德。
[7]言:名称,称谓。
[8]分:职分,名分。
[9]能:能力。
[10]官:官吏。 治:称职。
[11]泛观:广泛地观察。
[12]艺:多才能。
[13]兼:统属,统管。
[14]畜:养,引申为统治。
[15]渊静:像渊水一样玄默无为。 定:安宁。
[16]记:即《西升经》,老子所作。
[17]一:指天道。 万事毕:谓万事都化为无。
[18]无心得:无心于有所得,即无欲。
夫子曰[1]:“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2]!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3]。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4],有万不同之谓富[5]。故执德之谓纪[6],德成之谓立[7],循于道之谓备[8],不以物挫志之谓完[9]。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10],沛乎其为万物逝也[11]。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12];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13],不丑穷[14];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15],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注释】
[1]夫子:指孔子。
[2]洋洋:辽阔盛大的样子。
[3]刳(k枯)心:谓剔去心智。
[4]崖异:突出而自异于众。
[5]有:包涵,包举。 万不同:指千差万别的物类。
[6]纪:纲纪。
[7]立:建立,建树。
[8]备:谓万善齐备。
[9]完:指自然德性完全。
[10]韬:包藏,包涵。 事:立。
[11]沛:德泽盛大的样子。 逝:往。
[12]近:追求。
[13]荣:感到荣耀。 通:谓处境顺利,做官显达。
[14]丑:感到羞愧。 穷:指处境困厄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