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谓“有始”以下之言。
[2]是:与下文“彼”义同,皆指其它辩者的话。
[3]尝:尝试。
[4]始:谓天地之始。
[5]未始:未尝。
[6]俄而:忽然。
[7]果:果真。
[8]谓:说。
[9]秋豪:即“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其末甚微。
[10]太山:即泰山。
[11]殇子:死于襁褓中的婴儿。
[12]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人物。 夭:寿短。
[13]一:即上文“万物与我为一”中的“一”。 言:指作者说明“一”的话。
[14]巧历:善于计算。这里指善于计数的人。
[15]凡:指凡夫,平庸的人。
夫道未始有封[1],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2]。请言其畛:有左有右[3],有伦有义[4],有分有辩[5],有竞有争[6],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7],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8],大勇不忮[9]。道昭而不道[10],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11],廉清而不信[12],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13]。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14]。注焉而不满[15],酌焉而不竭[16],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17]。
【注释】
[1]封:界域。
[2]畛(zhn枕):田间小道。引申为界限。
[3]左:指卑或下言。 右:指尊或上言。
[4]义:通“仪”,仪则。
[5]分:剖析万物。 辩:通“辨”,谓分别彼此。
[6]竞:并逐为竞。 争:对辩为争。
[7]经:治理。 志:记载。
[8]嗛(qin谦):崖岸,比喻锋芒。
[9]忮(zh至):很。
[10]昭:明。
[11]常:固定的爱,即偏爱。 成:当为“周”字之误。周,周遍。
[12]信:真实。
[13]园:通“圆”,圆通。 几:近。
[14]天府:自然的府藏。这里指涵容大道的心胸。
[15]注:灌注,灌入。
[16]酌:取。
[15]葆光:藏光不露。葆,包藏。
故昔者尧[yáo]问于舜[shùn]曰:“我欲伐宗、脍、胥敖[1],南面而不释然[2],其故何也?”
舜曰:“夫三子者[3],犹存乎蓬艾之间[4]。若不释然[5],何哉?昔者十日并出[6],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7]?”
【注释】
[1]宗、脍、胥敖:三个小国之名,为庄子所虚构。
[2]南面:君位,此指临朝听政。 释然:怡悦的样子。释,通“怿”。
[3]三子:指三个小国的国君。
[4]蓬艾:比喻其蕃国卑小。
[5]若:你。
[6]十日并出:神话传说。《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此处庄子不用“十日”为灾害之意,而是说十日普照万物,无所偏私。
[7]进:胜过,超过。
啮缺问乎王倪曰[1]:“子知物之所同是乎[2]?”曰:“吾恶乎知之[3]!”“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4]?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5]:民湿寝则腰疾偏死[6],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7],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8],麋鹿食荐[9],蝍蛆甘带[10],鸱鸦耆鼠[11],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12],麋与鹿交,鳅与鱼游[13]。毛嫱丽姬[14],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15]。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16],是非之涂[17],樊然殽乱[18],吾恶能知其辩[19]!”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20],河汉冱而不能寒[21],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