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子曰:“文莫①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① 文莫:二字注解纷纭。《孔注》: “莫,无也。‘文无’者,犹俗言‘文不’也。‘文不吾犹人’者,凡言文皆不胜于人也。”《集注》:“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均在“文”后作停顿。杨慎《丹铅总录》引栾肇《论语驳》云“燕齐谓勉强为文莫。”则将“文莫”视为一个词,“勉强”、“勉力”之意。《正义》据此云:“夫子谦不敢居安行,而以勉强而行自承,犹之言学不敢居生知,而以学知自承也。”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①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
① 抑:只是,不过是。
7.35 子疾病①,子路请祷②。子曰:“有诸③?”子路对曰:“有之。诔④曰:‘祷尔于上下神祇⑤。’”子曰:“丘之祷久矣⑥。”
【注释】
① 病:《说文》:“病,疾加也。”疾甚为病。
② 祷:祷请于鬼神。《郑注》:“祷,谢过于鬼神。”
③ 诸:“之乎”的合音。有诸,即“有之乎”。
④ 诔:祈祷之书,非哀悼死者的诔文。
⑤ 上下神祇:上下指天地,天神曰神,地神曰祇。《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祇,音q。
⑥ 丘之祷久矣:《郑注》:“孔子自知无过可谢,明素恭肃于鬼神,且顺子路之言也。”《孔注》:“孔子素行,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
7.36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① 孙:同“逊”。
② 固:固陋,鄙陋。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
【注释】
① 坦荡荡:《郑注》:“宽广貌。”江熙:“君子坦尔夷任,荡然无私。”《集注》:“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
② 长戚戚:《郑注》:“多忧惧貌。”江熙:“小人驰竞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愁府也。”《集注》:“程子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论语后案》以为,“戚戚”即《诗》之“蹙蹙“,为缩小之貌。《说文》无“蹙”字,凡经典“戚”与“蹙”训“忧”者,皆以“慽”为正字。训“迫促”者,以“戚”为正字,即“戚近”义之引申。此“戚戚”当训“迫缩”,与“荡荡”反对也。
7.38 子①温而厉②,威而不猛,恭而安。
【注释】
① 子:据《经典释文》,皇侃本作“君子”,又一本作“子曰”。
② 厉:严肃。
【集说】
王弼:“温者不厉,厉者不温,威者必猛,不猛者不威,恭则不安,安者不恭,此对反之常名也。若夫温而能厉,威而不猛,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大成之乐,五声不分,中和备质,五材无名也。”
《集注》:“人之德行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门人熟察而详记之,亦可见其用心之密矣。抑非知足以知圣人,而善言德行不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