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犂牛:犂,音l,《集解》:“犂,杂文也。”犂牛意为长着杂色花纹的牛。王引之《经义述闻》云:“犂与骍对举,犂者,黄黑相杂之名也。”《皇疏》引一说:“犂,谓耕牛也。”《经典释文》:“犂,耕犂之牛。”
② 骍:音xng。《集解》:“骍,赤也。”周人以赤色为贵,因而祭祀时也用赤色的牲畜。
③ 角:《集解》:“角周正牺牲也。”意为犂牛之角长得周正合乎祭祀的要求。
④ 用:指用于祭祀。《集解》:“虽欲勿用,以其所生犂而勿用。”
⑤ 山川:山川之神。
⑥ 舍:《说文》:“市居曰舍。捨,择也。”“舍”、“捨”义有别,此处两字通用,舍弃之意。
⑦ 诸:合语词,之乎。
【集说】
此章之意,历来有不同解释。魏晋注解,多以为指仲弓之父微贱有恶行,而仲弓却有贤才,不应因其父之故而得不到任用。《集注》承此说。
《集解》:“言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集注》:“言人虽不用,神必不舍也。仲弓父贱而行恶,故夫子以此譬[pì]之。言父之恶不能废其子之善,如仲弓之贤,自当见用于世也。然此论仲弓云尔,非与仲弓言也。”
后人多辩驳之,举代表性的两家如下:
《四书翼注论文》:“《左传》所载列国卿大夫,炳炳麟麟,皆公族世家,其自菰芦中拔萃者少矣。夫子既告仲弓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他日又更端语之曰:‘尔为宰有取士之责,凡乡举里选,惟才是视,勿拘于世类,俾秀民之能为士者仍困于农。’犂牛之子,此其义也。若比其父为牛,夫子岂肯出此言?仲弓岂能乐闻此言?况仲弓并非不用之人,此语又从何而来乎?”
《论语偶谈》:“‘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用人不必皆出于己也。‘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贤才更非人之所能抑也。仲弓平日留意人才,故夫子广之,不必定著本身说。”
【问题分析】
问: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人才观?有何重要意义?
答:这一章的意思,诸家解释颇有不同,主要集中在仲弓之父的问题上。撇开这一点不论,各家的意思实际上还是相通的,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强调选拔人材不能看他的出身,而要看他本人的才能。即使出身低贱,只要有才,就应任用。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观点,他反复强调过要任人以材。这是对西周至春秋时由贵族世袭职位的重要突破,同时也反映了这时世袭制度开始解体、许多出身平凡甚至低贱的人凭着自己的才能步入历史舞台的现实。孔子的这一人才观念为后世选拔人材奠定了思想基础。尽管凭借家庭出身而进入仕途依然存在于各个时代,但举贤任能的观念却一直产生着重要影响,许多历史学者和思想家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引述这一章云“仲尼称:‘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言士不系于世类也。”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还推广孔子之意,举出许多类似的事例,肯定了不当以出身论人的观念,而且有意思的是,他把孔子本人也列入其中:“母犂犊骍,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妨奇人。鲧[gǔn]恶禹[yǔ]圣,叟顽舜[shùn]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颜路庸固,回杰超伦。孔墨祖愚,丘翟圣贤。”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①;其余②,则日月至焉③而已矣。”
【注释】
① 三月不违仁:《集解》:“移时而不变。”《皇疏》:“既不违,则应终身。而止举三月者,三月一时为天气一变,一变尚能行之,则他时能可知也。亦欲引汲,故不言多时也。故包述曰:颜子不违仁,岂但一时?将以勖群子之志,故不绝其阶耳。”《集注》:“三月言其久。”
② 其余:指其他的弟子。
③ 日月至焉:《集解》:“暂有至仁时。”《集注》:“或日一至焉,或月一至焉,能造其域而不能久也。”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
子曰:“由也果①,于从政乎何有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