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链接】
这一章是千古名言,但含义也非常复杂:“志于学”的“学”指的是什么;“三十而立”,怎样才能称得上“立”;一个人怎样才能自称“不惑”;“天命”究竟指什么,“耳顺”以及“从心所欲不踰矩”又是什么意思,等等,都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的解释。
或许对此章而言,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更有意味。《论语》二十篇,近五百章,记载孔子直接述及自己的并不多,但每有记载,读来往往都亲切有味,如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读之者自能悬想当时夫子面对弟子时谦逊而又自豪的神情。这一章是孔子七十岁后对一生志业心灵的回顾。当他在弟子面前将自己的人生一一道来时,应有向弟子传授总其一生所得的人生感悟的意图,是在修习礼乐之外,用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生命的真谛。一切真正的学问,不论其形态及内容如何,都最终指向自身生命的存在意义这一问题,而一切学问也只有最终落实到对生命的感悟上,才是真正完整的学问,才是亲切有味而动人的学问。孔子开门授徒,平日传授的正是这样的学问,而行将衰谢之暮年,又专门为弟子细述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想来弟子当时亲炙斯言,定然对学问、对生命又有新感悟,而对乃师在敬重之外,又添上一段因这一感悟而产生的深情。这大概就是夫子殁后,弟子心丧三年,尽哀之后乃相对洒泪而别的根本原因。本章极富人生情味,正是其堪称优美的原因。
“知命”的含义非常复杂,录《左传》一则故事,以窥其意之一斑:
邾文公知命 《左传文公十三年》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茍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茍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2.5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
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⑥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⑦,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① 孟懿子:鲁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他的谥号。其父孟僖子仲孙玃,据《左传》记载,孟僖子临终时,遗命要他向孔子学礼。
② 违:《皇疏》:“言行孝者每事须从,无所违逆也。”《集注》:“无违,谓不背于理。”
③ 樊迟:孔子弟子,名须,字子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称小孔子三十六岁,《孔子家语》作小孔子四十六岁。《译注》认为从《左传》记樊迟之事考之,《史记》可能有误。
④ 御:御马,即驾车。樊须作为弟子,为孔子驾车。
⑤ 孟孙:即孟懿子。《白虎通姓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各以其王父字为氏。”孟懿子是鲁国公子庆父之后,本应当称为孟公孙,孟孙为简称。
⑥ 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