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集说】
此章之意亦颇难得确解,录几种重要解释如下:
《马注》:“水火与仁皆民所仰而生者,仁最为甚。蹈水火或时杀人,仁未尝杀人。”
王弼:“民之于远于仁,甚于远水火也。见有蹈水火死者,未尝蹈仁死者也。”
《集注》:“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者也。况水火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集说】
《孔注》:“当行之事,不复让于师,行仁急也。”
《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康有为《论语注》:“礼尚辞让,独至于为仁之事,则宜以为己任,勇往当之,无所辞让。即至于师,亦不必让。师不为,则己为之,不必避长者也……虽过于师,可也。”
15.37 子曰:“君子贞①而不谅②。”
【注释】
① 贞:《孔注》:“正也。”
② 不谅:《孔注》:“谅,信也。”不谅,谓不必拘泥于小信。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注释】
① 后其食:食,谓禄食。《孔注》:“后食其禄。”
15.39 子曰:“有教无类①。”
【注释】
① 类:《说文》:“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故其字从犬。”有教无类,《马注》:“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思考与讨论】
如何认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历史上的意义?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5.41 子曰:“辞达①而已矣。”
【注释】
① 辞达:辞,或以为指春秋行人辞令而言,固有据。然不妨泛指言辞。达,达意。《孔注》:“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集注》:“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
【思考与讨论】
怎样才称得上“辞达”?它与孔子关于“言”、“行”的认识有什么关系?“辞达”与文词之美的关系如何?
15.42 师冕①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②,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③师之道也。”
【注释】
① 师冕:《孔注》:“师,乐人,盲者,名冕。”
② 某在斯:《孔注》:“历告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
③ 相:音xing,《马注》:“导也。”《郑注》:“相,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