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15.1 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②,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③遂行。

【注释】

① 陈:军阵行列之法。陈,即“阵”,《颜氏家训书证》谓“阵”始于王羲之《小学章》,则“陈”为本字,“阵”为晋时俗体。

② 俎豆之事:礼乐之事。俎、豆,皆为礼器。俎,音z。

③ 明日:次日。

15.2 在陈绝粮①,从者病,莫能兴②。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③,小人穷斯滥④矣。”

【注释】

① 粮:《周官廪人》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

② 兴:起,起立。

③ 固穷:《集解》:“君子固亦有穷时。”《集注》:“程子曰:‘固穷者,固守其穷。’”《朱子语类》:“固守其穷,古人多如此说,但以上文观之,则恐圣人一时问答之辞,未遽及此。盖子路方问‘君子亦有穷乎’,圣人答之曰:‘君子固是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矣。’”注疏本与上一章合为一章。

④ 滥:《集解》:“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郑注》:“滥,窃也。”《正义》:“《坊记》:‘小人贫斯约,约斯盗。’小人贫必至为盗,故此注以‘窃’言之。《礼器》注‘滥亦窃盗也’是也。”

【文学链接】

饮酒诗二十首 其二 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茍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深居 郑谷

吾道有谁同,深居自固穷。殷勤谢绿树,朝夕惠清风。书满闲窗下,琴横野艇中。年来头更白,雅称钓鱼翁。

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①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注释】

① 识:音zh,记住。

【集说】

多学博识与一以贯之,在后世有诸种解说,举其大者如下:

《集解》:“善有元,事有会,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知其元,则众善举矣,故不待多学以一知之。”

《皇疏》:“贯,穿也。言我所以多识者,我以一善之言贯穿万事,而万事自然可识,故得知之,故云子一以贯之也。”

《集注》:“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方信而忽疑,盖其积学功至而亦将有得也。说见第四篇,然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也。”

《朱子语类》:“孔子告子贡,盖恐子贡只以己为多学,而不知一以贯之之理,后人不会其意,遂以为孔子只是一贯,不用多学。若非多学,则又无物可贯,孔子实是多学,无一事不理会过,只是于学中有一以贯之耳。”

《论语或问》:“夫子以一贯告子贡,使知夫学者虽不可以不多学,然亦有所谓一以贯之,然后为至耳。善子贡之学固博矣,然意其特于一事一物之中,各有以知其理之当然,而未能知夫万理之为一,而廓然无所不通也。若是者虽有以知夫众理之所在,而泛然莫为之统,其处事接物之间,有以处其所尝学者,而于其所未尝学者,则不能有以通也。其闻一则止能知二,非以亿而言则亦不能屡中,而其不中者亦多矣。圣人以此告之,使之知所谓众理者,本一理也,以是而贯通之,则天下事物之多皆不外乎是而无不通矣。”

《焦氏笔乘》:“李嘉谋曰:‘多学之为病者,由不知一也。茍知其一,则仁义不相反,忠孝不相违,刚柔不相悖,曲直不相害,动静不相乱,语默不相反,如是则多即一也,一即多也,物不异道,道不异物,精亦粗,粗亦精,故曰通于一。’”

《反身录》:“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贞夫一,斯贯矣。问一,曰即人心固有之理,良知之不昧者是也。常知则常一,常一则事有万变。理本一致,故曰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聪明博识,足以穷理,而不足以融理;足以明道,而非所以体道。若欲心与理融,打成片段,事与道凝,左右逢源,须黜聪堕明,将平日种种闻见记忆尽情舍却,尽情瞥脱,令中心空空洞洞了无一翳,斯干干净净方有入机,否则憧憧往来,障道不浅。”

顾炎武《日知录》:“‘好古敏求’,‘多见而识’,夫子之所自道也。然有进乎是者。六爻之义至赜也,而曰‘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三百之《诗》至泛也,而曰‘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千三百之仪至多也,而曰‘礼,与其奢也,宁俭’;十世之事至远也,而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虽百世可知’;百王之治至殊也,而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此所谓‘予一以贯之’者也。其教门人也,必先叩其两端而使之以三隅[yú]反,故颜子则闻一以知十,而子贡‘切磋’之言,子夏‘礼后’之问,则皆善其可与言诗,岂非天下之理殊途同归,大人之学举本以该末乎?彼章句之士,既不足以观其会通,而高明之君子,又或语德性而遗问学,均失吾人之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