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注释】
与《学而第一》第十六章、《里仁第四》第十四章及《宪问第十四》第三十章等意近。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①而名不称②焉。”
【注释】
① 没世:犹没身也。
② 称:称述,称扬。俞樾云此章指谥法,指谥不得溢美,则“称”读为chn,作“相称”解。可为一说。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集说】
《集解》:“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集注》:“谢氏曰:‘君子无不反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小人所以分也。’杨氏曰:‘君子虽不病人之不己知,然亦疾没世而名不称也。虽病没世而名不称,然所以求者亦反诸己而已,小人求诸人,故违道干誉无所不至。三者文不相蒙而义实相足,亦记言者之意。’”按杨氏合此前三章为一义,虽非必夫子原意,但亦可谓有所发明。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①,群而不党②。”
【注释】
① 矜而不争:《包注》:“矜,矜庄也。”《皇疏》引江熙云:“君子不使其身侻焉若非,终日自敬而已,不与人争胜之也。”《集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② 群而不党:《孔注》:“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皇疏》引江熙云:“君子以道相聚,聚则为群,群则似党,群居所以切磋成德,非于私也。”《集注》:“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①,不以人废言②。”
【注释】
① 不以言举人:《包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
② 不以人废言:《王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①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
【注释】
① 一言:《正义》:“一言,谓一字。……又古人称所著书若数万言、数十万言,及诗体四言、五言、七言,并以一字为一言也。”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注》:“推己及物,其施无穷,故可以终身行之。”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①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②也。”
【注释】
① 其有所试:《包注》:“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
② 直道而行:《马注》:“用民如此,无所阿私,所以云直道而行。”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①也。有马者借人乘之②,今亡③矣夫!”
【注释】
① 史之阙文:《包注》:“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也。”《皇疏》:“史者,掌书之官也。古史为书,若于字有不识者,则悬而阙之以俟知者,不敢擅造为者也。”
② 有马者借人乘之:《包注》:“有马不能调良,则借人乘习之。”
③ 今亡:亡,同“无”。《包注》:“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至今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皇疏》:“当孔子末年时,史不识字,辄擅而不阙,有马不调,则耻云其不能,必自乘之,以致倾覆,故云‘今亡也矣夫’。”按此章意颇难解,尤其“史之阙文”与“有马者借人乘之”之间有何关系,更难索解,仅录旧注而已。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5.28 子曰:“众恶①之,必察焉;众好②之,必察焉。”
【注释】
① 恶:音w,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