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1、相关文学典故:

缇萦救父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李白《东海有勇妇》)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白居易《吾雏》)

汉文俭德

汉文应惜露台费,晋武宜焚殿前裘。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汉文仁政

可爱汉文年,鸿恩到海隅[yú]

(张祜《送韦正字析贯赴制举》)

以德化人汉文帝,侧身修道周宣王。

(杜牧《皇风》)

2、后世有关的著名文学作品:

曹植《汉文帝赞》 刘禹[yǔ]锡《咏史》 白居易《读史》《偶然》 李商隐《贾生》 王禹偁《读汉文纪》 苏辙《汉文帝》王安石《汉文帝》 张耒《汉文帝论》

杨万里《汉文帝有圣贤之风论》

3、文学分析:

(1)这篇本纪没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和场面,作者只是用舒缓的语调,按照年代顺序选择关键事件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与汉文帝的宽厚性格相应,同时也饱含了作者对一代明君的追慕和向往之情。其中,一开始描写文帝即位和立太子的过程中,表现了他的周详慎重和谦让;又如写缇萦上书救父,写文帝取消修建露台的打算,以及对南越王、吴王刘濞等人的以德报怨,对匈奴的或战或和、既强硬又不失灵活等等,都表现了文帝以国家、百姓的安宁为重的公心与政绩。在这篇本纪的结尾,作者还巧妙地用景帝之诏、群臣之议,以“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的高度概括表现了司马迁对文帝的高度评价。

(2)在这篇本纪中,作者司马迁只是稍稍提了一下“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而以“事在吕后语中”一句提醒读者:刘氏、吕氏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详写于《吕太后本纪》中。通过互见法的巧妙运用,司马迁保持了《孝文本纪》行文舒缓的风格,使之与文帝仁爱、宽厚的性格相符。在此,作者将人物的性格与文章的风格极好地结合,是《史记》这部史书具有文学性的一种体现。读者若要了解文帝即位的整个史实过程,必须通读《孝文本纪》与《吕太后本纪》。在这过程中,读者经过文风的对比,自然会有《孝文本纪》“纯用文胜,写得臻臻,优柔不迫,与《高后纪》另用一种笔仗”(吴见思《史记论文》)之感。

三、集评:

孝文皇帝可谓明矣,案其本纪,不见凤鸟与河图,使孔子在孝文之世,犹曰:“吾已矣”夫!

————王充《论衡》卷九

三代以后,嗣子之美者,申生太子晋、扶苏、孝惠、孝文。彼皆夭阏不遂,而孝文独推其仁心,见于事业,徒得古人之一二,而后世赖之。使有孟轲之臣,则所开大矣!惜哉

————叶适《习学纪言》卷十九

读史者但知《武纪》、《封禅书》为讥也,不知子长赞文帝汉兴四十余载,德至盛,廪廪乡改正服封禅,谦让未成于今,而孝武初即位,未有德惠及民,便修鬼神之祀,公卿草巡禅,则为不仁矣,此盖子长之微意也。

————沉作喆《寓简》卷三

文帝《议犯法相坐诏》,班氏载于《刑法志》,而《史记》书之《本纪》。《太史公书》于高、景二纪,诏皆不书,独《文帝纪》凡诏皆称“上曰”,以其出于帝之实意故也。不然则山东老癃扶杖听诏,愿见德化之成,其可空言动邪?

————真德秀《文章正宗》卷三

汉文帝见李广曰,惜广不逢时,令当髙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贾山上书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其言忠正明白,不下贾谊,曾不得一官,史臣犹赞美文帝,以为山言多激切,终不加罚,所以广谏争之路。观此二事,失材多矣。吴楚反时。李广以都尉战昌邑下,显名,以梁王授广将军印,故赏不行。武帝时立为将军,击匈奴,无尺寸功,至不得其死,三朝不遇,命也。

————洪迈《容斋随笔》卷九

《文纪》所载皆恭俭爱民之事,一制诏必具,以其皆由恻怛之言也。《景帝》特载其政事之常、灾异之变,制诏不录之矣。至《武帝》,则始终备具方士之欺谩,他不及焉。

————黄震《黄氏日抄》卷四六

三代而后,如汉文帝者,可为守成令主。唐宋皆无之,我孝皇则可与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