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458],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毂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459]。桃侯、平皋侯皆项氏,赐姓刘[460]。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461]:“舜[shùn]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462]邪?何兴之暴[463]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464],乘埶[465]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466],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467],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一、文化拓展:
(1)后世许多史家对此篇归入“本纪”颇有微词,如司马贞《史记索隐》便曾云:“项羽崛起,争雄一朝,假号西楚,竟未践天子之位,而身首别离,斯亦不可称‘本纪’,宜降为‘世家’。”刘知几《史通》、欧阳修《原正统论》等亦持此种观点。不过,也有人为司马迁辩护,如张照《殿本史记考证》中便曾说:“史法,天子则称‘本纪’者,盖祖述史迁之文,马迁之前,固无所谓‘本纪’也。马迁之意并非以‘本纪’非天子不可用也,特以天下之权之所在,则其人系天下之本,即谓之‘本纪’。……后世史官以君为‘本纪’,臣为‘列传’,固亦无可议者,但是宗马迁之史法而小变之,顾不得转据后以议前也。《索隐》之说谬矣”。后者更具备历史发展的眼光,也更加辩证。
(2) “微言大义”的互见法:史公之互见法,颇得剪裁之妙,能够“微言大义”。同为项羽之“阴暗面”,史公存其阬秦卒、屠城池、焚宫室等史实,互见汉王数落其“十罪”之事。推敲个中缘故,项羽阬杀士卒等乃纯粹客观之事,汉王罗列的罪名,却带有敌军鲜明的主观色彩。为表现项羽“真相”,史公以互见法略去。
二、文学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万人敌
少年胆气壮,好勇万人敌。
(顾况《从军行》)
乌江自刎
力拔山兮忽到此,骓[zhuī]嘶懒渡乌江水。
(张碧《鸿沟》)
余花欹谢,又似乌江,骓兮不逝,虞兮奈尔。
(王质《笛家弄水际闲行》)
一杯羹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仓皇斗智成何语,遗笑当年广武山。
(胡曾《咏史诗广武山》)
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作教战场。
(韩偓《秋郊闲望有感》)
广武之战
广武之守伤其胸,固陵之役挠其师。
(李观《项籍碑铭并序》)
睢河岸外勇难施,广武山前血犹腥。
(王伯成《般涉调哨遍项羽自刎》)
阮籍广武之叹
(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晋书阮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