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霸王别姬一段,写项羽: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泣数行下”在《汉书》中是“泣下数行”,虽然只是略微改动,文学效果却大不如《史记》。因为,“泣下数行”只是一般概述,如同一个远景镜头,“泣数行下”则是变远景镜头为特写镜头,更能表现项羽之泪乃英雄之泪,更好地渲染这里的悲壮气氛。
(3)本文的结构也甚为后人所称赞,如吴见思《史记论文》中便曾如此评点:“当时四海鼎沸,时事纷纭,乃操三寸之管,以一手独运,岂非难事?他于分封以前,如召平,如陈婴,如秦嘉,如范增,如田荣,如章邯诸事,逐段另起一头,合到项氏,百川之归海也。分封以后,如田荣反齐,如陈馀反赵,如周吕侯居下邑,如周苛杀魏豹,如彭越下梁,如淮阴侯举河北,逐段追述前事,合到本文,千山之起伏也。而中间总处,提处,间接处,遥接处,多用‘于是’、‘当是时’等字,神理一片。”
三、集评:
齐桓不以射钩而致嫌,故能成九合之功;秦穆不以一眚而掩德,故能复九败之辱;前史序项籍之所以失天下,曰:“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过无所遗。”管仲论鲍叔牙不可属国,曰:“闻人过终身不忘”。然则弃瑕録用者,霸王之道;记过遗才者,衰乱之源。
————陆贽《翰苑集》卷二一
项羽僭盗而死,未得成君,求之于古,则齐无知、卫州吁之类也,安得讳其名字,呼之曰王者乎!春秋吴楚僣拟书如列国,假使羽窃帝名正可抑同羣盗,况其名曰“西楚”,号止“霸王”者乎。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缪。
————刘知几《史通》卷二
世称项王不王秦而归楚,故失天下。观其拥百万之众,西入函谷,擅天下之势,裂山河以王诸侯,自谓可以逞其私心,而人莫敢违,安行无礼,忍为不义,欲以一夫之力服亿兆之心,材高者见疑,功大者被黜,推此道以行之,虽百秦之地将能免于败亡乎。
————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二
世之言雄暴虓武者,莫如刘季项籍。此两人者,岂有儿女之情哉。至其过故乡而感慨,别美人而涕泣,情发于言,流为歌词,含思凄婉,闻者动心焉。此两人者,岂其费心而得之哉?直寄其意耳。
————张耒《柯山集》卷四十
太史公论“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近古所无。不知古人之治,未尝崇长不义之人。《左氏》载鄋瞒三人皆为诸侯所诛,盖是时先王之余政犹存,负力桀悍者终不得自肆。如项羽,气力不过长狄,而不幸遭世大坏,遂横行至此。迁以畏异之意,加嗟惜之辞,史法散矣。
————叶适《习学纪言》卷十九
愚观项羽,盗贼之雄耳。凡其失人心处,全在残忍;沛公脱秦民于水火者也,凡其得人心处,全在宽大。独遣长者扶义而西,而不许项羽,非怀王之贤不至是,然亦当时亲被苦祸,与秦民同在水火之中,故其推择权量的当如是。向使从羽之请,与沛公俱遣,慓悍猾贼,如虎狼之求逞,必闷闷不快于长者之事,而卿子冠军之剑且转而之沛公矣,其祸可胜言乎!沛公入关,秦民大喜,而汉氏四百年之祚卒定于此日,有以也夫。
————钱时《两汉笔记》卷一
项羽背约,绛灌樊哙劝汉王攻之,萧何止之。当是时,项王可攻乎?曰:未可也。羽阳尊义帝,未有弑逆之罪;封九江王英布,未有隙;封衡山王吴芮,未夺其地,未有怨;田荣陈馀虽大怨羽,远在齐赵;羽之罪在于杀宋义,然义亦骄矜,送子相齐,置酒髙会。秦而胜赵,何敝之承?义固有以取羽之侮。羽之罪又在于坑秦卒二十余万。然当时闻见,习以为常。羽未出关东,归三秦,及羽之党合从以距汉,则以新造未就绪之汉,攻罪名未著、党羽未离之强楚,其不胜必矣。
————方回《续古今考》卷九
与高帝并起,灭秦之功略相当,而羽以霸王主盟,尤一时之雄也。秦灭六国,楚灭秦,秦既纪矣,可绌楚乎?故并尊羽于秦汉间,不欲以成败论英雄也。
————郝敬《史汉愚按》卷二
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废。然东城之役,灌婴以五千追之,虽杀伤过当,卒自刭,势也。垓下之战,汉兵亦六十万,非淮阴在军,鲜不为灵壁矣。第信亦非羽敌也。楚之谋臣,亚父而已,然其谋得与失,盖相等焉。其谋之失者,一曰立义帝;其谋之得者,一曰图沛公。以陈渉之庸也,大呼泽中,从者百万,智如梁、勇如籍,乃使立楚怀而君之。梁死,籍苦战以定天下,于怀无尺寸假也。虽然,君之矣,而弑之,以成汉之名,可乎?其图髙祖也,识天下之大势,虽羽弗如也。世之俚儒,坚执以为笑端,夫沛公死,至今数千年,无二沛公也,当时可知也。曰:天将启之矣,其可废与。噫,斯语也,他人则可,亚父则不可。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正笔》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