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白天过去了,寂寞的夜晚降临。老和尚们偷懒,回庙里睡觉去了,只留下一个小和尚守在棺材前敲着木鱼念经。那女人如何睡得着?只听那清脆的木鱼声响,梆、梆、梆、梆……好似敲着她的心。小和尚嗓音清脆,好像唱歌一样。女人想:反正睡不着,不如跟小和尚去说说话儿解闷。便起身下床,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着,走进灵堂。女人说:“小师父,念经辛苦,吃杯茶润润嗓子。”小和尚扔掉木鱼接了茶,嘬着嘴唇喝。女人仔细看那小和尚,只见他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像唐三藏一样活活地喜欢煞人。小和尚吃着茶,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女人看。女人说:“小秃驴,你只管看奴家做甚?”小和尚根本不说废话,扔掉茶碗,扑上来就把女人按倒,在棺材前成了好事。
第二夜亲情更笃。小和尚说:“大姐这般身躯,应该穿红绸,戴红花,干么要穿白?”
女人即脱去丧服,穿红绸,插红花,与小和尚终夜狂欢。
第三夜,一次鱼水之欢完毕。小和尚突然双手抱头,直呼头痛。女人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小和尚说:“小僧旧病复发,只怕要死。”女人急泪挂腮,问:“难道就无法医治了吗?”小和尚说:“要是有活人脑子一碗吃下,就能救小僧一命。”女子说:“何处去寻活人脑子?”小和尚说:“新死之人的脑子亦可代替!”女人急中生智,指着棺材说:“这死鬼的脑子可行?”小和尚说:“凑合着吃吧!”女人急寻斧头,劈开棺材,摘掉得道之人的帽子,对准那脑门正中,急切就是一斧!
只听到一声冷笑,死人从棺材里蹦出来。
这两个故事,像两条小蛇,在屠小英的思想缝隙里穿插游走,搞得她心神不宁,搅得她坐卧不安。丈夫死亡,是对女人的考验。如果飞来一个小和尚,我能抵抗住诱惑吗?一定能,一定能。屠小英认为自己被这两个浅薄加庸俗、每个字里都渗出封建毒素的故事缠绕着是很荒唐的事情。绝对不会有眉清目秀的小和尚从天而降!更没有坟头等待我去扇干!我是名牌师范大学俄语系的学生!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过宣传委员!但是,这些不凡的经历依然阻拦不住“小和尚”和“扇坟头”的活动,它们摇头摆尾,宛若在水中游。现在,她已放弃了摆脱纠缠的努力,任凭着那青青头皮的小淫棍和外白内红的大浪货随意地填补着,冲撞着思维的链条和空隙。十几天来,时时刻刻都如此。前边所说方虎把红绸乳罩挂到那两颗肉桃子上时,你脑海里浮现出扇坟女的形象。前天,啊,前天,端着一只盘子(盘子里有鸡的尸体和牛的尸体)走进家门的那个男人,头发没有了,果然是一颗光溜溜的青皮和尚头!
两个像音乐旋律一样反复出现的故事难道是偶然的吗?淫乱的危险已经命运般地降临了!
目前正是倒霉的气味汹涌澎湃的高潮,被头上和枕头上的气味是高潮中的高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构成的气味呢?为什么出现在本书中的人物对气味有着特别的感受力,但对语言的逻辑麻木不仁呢?我们把这些麻烦统统推到叙述者那颗被粉笔面儿污染的脑袋上。
尽管怪诞的景象和荒唐的气味使屠小英难以入眠,但她照样无可奈何地履行着躺在被窝里睡觉的习惯。太阳爬升的欸乃之声响起来了,动物园里的狐狸对着黯淡的月亮啼叫。狐狸的啼叫颇似女人的哭嚎。屠小英惧怕狐狸的啼叫。方虎的脚丫子愉快地勾搔着她的小腿。是起床的时候啦。
她站在床前来来回回地走着,聆听着黎明时刻的种种音响。隔壁的声音十分清晰,大球和小球读英语的声音——beef,beef broth,steak——老太婆的嗥叫声——整容师的骂人声——张赤球的牢骚声——这些早习以为常,不寻常的是——连续几天了,她总是听到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隔壁轰鸣着。她认为这是幻觉,是听邪了耳朵,但这些结论都明显地具有自欺欺人的气味。亡夫的声音在隔壁轰鸣着!方富贵的声音在隔壁轰鸣着!这道薄薄的间壁墙非但不能隔绝声音,反而放大声音。一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尸体被送进了殡仪馆等待整容,但他的声音却每天都在整容师的家里轰鸣着——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考察,这件事都是富有意味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