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建德之国
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苏轼《和陶诗和〈读山海经〉之一》)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后数年,闻山东雷击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杀过度,又伏天诛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挟弹者又在其后,此之谓矣。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2、后世有关诗赋文
真德秀《虚舟铭》
3、文学技法
在著实地上作虚空境界,又在虚空隐显中发著实道理。“虚己游世,孰能害之”,是此一篇主意。文能纵笔所之,发挥控送,无不如意,疏淡之中,神韵悠长,以其炼也。炼意、炼气、炼笔,真无不炼而后有此。
(方人杰《庄子读本山木》对“市南宜僚见鲁侯”故事的评论)
接连写出数层妙境,使人有目不及眨之趣。蝉一层,螳螂一层,异鹊又一层,已数累之上矣;又转出虞人逐谇一层,收入当身,如穷幽陟险之后,又转一胜,真文家乐事也。
(宣颖《南华经解山木》对“庄周游乎雕陵”故事的评论)
此段极写世途之危险。见得而忘其形,见利而忘其真,说透病根,是一篇扼要之语。蝉得美荫而螳螂已乘其后,螳螂执翳而异鹊又乘其后,祸机之展转相生,皆物类之自相为感召也。现前指点,便使人动魄惊心。执弹而留,捐弹而走,前后均从异鹊生波,而以螳螂执翳一层夹在中间,与《国策》文引喻黄雀、螳螂,另是一样机杼,极错综离合之奇。尤妙在虞人谇逐,又转出一层,文心矫变不测,正如惊涛骇浪中,忽逢峭石,叠嶂层峦之外,突起奇峰,真非寻常意境。通体筋节灵动,脱化无痕,亦有石栈天梯,架危凌虚之胜。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山木》对“庄周游乎雕陵”故事的评论)
【集评】
是篇以“山木”命题,即大樗栎社之义,皆以不材得终天年,又以雁不能鸣而见杀相对立论,则南华之于世谤观之亦熟矣。
(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山木》篇末总评)
此篇所论全身免患之道,最为详悉,与内篇《人间世》参看。其要只在虚己顺时而去其自贤之心。熟读此者,可以经世务矣。
(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山木》总论)
此篇阐发全身远害之理,可以补内篇《人间世》所未备。大意以道德为眼,其所云虚己顺时,乃道德中事也。精议奥旨,可当涉世韦弦。
(林云铭《庄子因山木》篇末总评)
此篇虽从处世免患上立论,纯是达天知命工夫。“道德之乡”四字,括尽通篇奥旨,处处须从此收敛入来,乃可透入清虚,超然物外也。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山木》总论)
【思考与讨论】
1、此篇对《人间世》的宗旨有哪些发展?
2、请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并体味其所包含的哲理:
(1)、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庄周反入,三月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俗。’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选自《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