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①。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③。”
【注释】
① 善人之道:成为善人之道。
② 践迹:践,循也。践迹谓循他人之旧迹。
③ 不入于室:入室,升堂入室之意,学问达于深邃。
【集说】
此章亦有歧解,集列如下:
《孔注》:“言善人不但循追旧迹而已,亦少能创业,然亦不入于圣人之奥室。”
《皇疏》:“问其道云何而可谓为善人也。践,循也。迹,旧迹也。言善人之道亦当别宜创建善事,不得唯依循前人旧迹而已。又虽有创立,而未必使能入圣人奥室也。”
《集注》:“善人,质美而未学者也。程子曰:‘践迹,如言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必践旧迹,而自不为恶。然亦不能入圣人之室也。’”
孔广森《经学巵言》:“言问善人之道,则非问何如而可以为善人,乃问善人当何道以自处也。故子告以善人所行之道,当效前言往行,以成其德。譬[pì]诸入室,必践陈除堂户之迹,而后循循然至也。盖有不践迹而自入于室者,唯圣人能之。尧[yáo]舜[shùn]禅而禹[yǔ]继,唐虞让而殷周诛是也。亦有践迹而终不入于室者,七十子之学孔子是也。若善人上不及圣,而又非中贤以下所及,故茍践迹,斯必入于室;若其不践迹,则亦不能入室耳。”
11.21 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者②乎?”
【注释】
① 与:依对本章旨意的不同理解,有不同读法与解释。一读y,同“欤”,与下两句“乎”同表疑问,三句并列;一读成y,赞成,则三句非并列关系。
② 色庄者:容色庄重者。
【集说】
此章《集解》本与上一章合为一章,认为是孔子回答“善人之道”。《集注》独立为一章,故解释有异。
《集解》:“论笃,谓口无择言。君子者,谓身无鄙行。色庄者,不恶而严,以远小人。言此三者皆可以为善人。”
《皇疏》引殷仲堪:“夫善者淳穆之性,体之自然,虽不拟步往迹,不能入窥奥室,论笃质正,君子之一致焉。”
《集注》:“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译注》、《新解》诸家亦持此解。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①,故进②之;由也兼人③,故退④之。”
【注释】
① 退:谦退,退让。
② 进:鼓励。
③ 兼人:《郑注》及《集注》皆解作“务在胜尚人”,“胜人”。《译注》以为张敬夫释“勇为”更妥,此说可从。
④ 退:抑制。
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①。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① 后:落在后面。
11.24 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
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②,曾③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⑤?”
子曰:“弒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 季子然:季氏子弟。
② 异之问:异人之问,即问他人之意。
③ 曾:竟然,原来之意。
④ 具臣:《说文》:“具,共置也。”《广雅释诂》:“具,备也。”《孔注》:“言备臣数而已。”言仅备臣属之位,而不能以道事君。
⑤ 从之:谓从君,从君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