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早餐,他会来到下面的客厅兼餐厅,打开墙上镶着的屏幕。他可以进入人工智能子系统的资料库中检索其中的海量资料,可惜这些资料中娱乐内容太少了,主要是教程,比如说,阿拉巴马飞船操作系统服务指南,农业方面的课程,航天生物学,着陆要点,还有关于地球上有史以来拓荒殖民方面的学术性研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反正他决心致力于找出一切资料,学习一切知识,就当自己是个对什就当自己重新回到大学,是个一年级新生。
背诵、记忆,再默不做声地自己考考自己,以保证学到的都会了。或许他这种做法毫无意义,他也没什么理由要学会大豆的绿色培养方法,可这样做能让他的脑子不空着,不会去胡思乱想。
虽然他学习了很多有关阿拉巴马号飞船上冬眠箱系统的知识——一切都是从头学起,因为以前他对此是一窍不通。可不管怎么学,他仍然无力回天,仍然想不到一个好办法,让自己再回到冬眠状态中去。最后,他回到了C2B舱室,关闭了他原先所睡的箱子的出入口,将箱体回复原位。这以后,他不打算再回到这儿了;跟H5舱室的气密舱一样,这个地方也让他觉得不舒服。
有时候学累了,他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和机器下下棋,一直玩到底,试图与电脑程序一较高下。当然了,每一次都是他输。电脑永远不会输,人再聪明,也休想赢它。不过渐渐地,他也掌握了电脑的一些棋步,知道它下一步会怎么走,有时也会暂时抢个先机,争取多走一会儿棋,然而最后还是以输棋告终。
吃的东西c就是那些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预制熟食成品,所谓的肉啊、水果啊,还有蔬菜什么的,尽是些人造替代品,为的是在长年累月的冷冻保存之后还能食用,但他总是竭尽所能,将它们烹制得尽量可口些,至少能咽得下去。学会看标签之后,他就选了好多各式各样的食品,将它们通通搬到餐厅兼客厅中来。他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的味道勉强说得过去,至少能变个花样,不至于餐餐都是老样子。结果可想而知,通常都很糟糕,但时不时的,他也会炮制出一两顿美味,吃完之后还想吃。比如有一道菜,在细长的意大利面条上撒上炒鸡丁和凤梨块儿,他最初还以为吃起来肯定会觉得怪里怪气的,其实味道挺不错。遇上这样的成功例子,他就会将菜谱输入餐室的计算机中,以备后用。
有一天,他实在无所事事,就在船上闲逛,想找点儿别的什么东西来分散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他发现了一只粗帆布袋子。这只袋子的主人是乔治蒙特罗,是国防工业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曾为阿拉巴马号飞船逃离地球出过力。显然他设法带了些书在身边,藏量虽小,但能带上船来还真是挺棒的。内容大多都跟野外生存有关,不过另外几本倒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J布罗诺斯基的《人类溯源》,肯尼思布鲁尔的《宇宙飞船和独木舟》,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吉利斯把这些书带回自己的住处,将它们放在枕边,作为睡前阅读佳品。
偶尔,他也会到指挥舱转转。第三次去的时候,控制台上的显示屏告诉他阿拉巴马飞船已经穿过了日心引力场,此刻正飞越星际空间,也就是恒星与恒星之间黑沉沉的空间。由于吸气式冲压发动机挡在前方,因此没有朝向正前方的视窗,不过他已学会如何遥控设在燃料箱上的摄像镜头。只要把镜头调到合适的位置,就能实时显示船首正前方的景观。看上去正前方的星星全都聚成一簇,多普勒效应使这些恒星形成了短短的彗星似的尾巴,若隐若现地闪着点点蓝光。然而当他转动镜头,回头观察飞船飞过的路线时,他看到了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黑洞已经在飞船船尾后越张越大。太阳以及它的所有行星,包括地球,全都不见了踪影。
他又多了一件烦心的事儿,正因为如此,他后来很少再去摆弄摄像镜头。
他吃饱了睡,睡醒了跑步,跑累了又学,学完了便去下那无休无止、永远得不到成就感的象棋,再不然他就到处找能干的事儿干,消磨时间,尽量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充实一些,心里也好受一些。时不时的,他发现自己嘟嘟囔囔自言白语,不知咕噜着什么名堂。没有谈话伙伴,只有嘴巴同大脑讲话,自言自语,唠唠叨叨。每当注意到这种情形,他就会有意识地立刻打住。然而无论他怎样想方设法逃避他自己,最后总要回到孤寂的飞船走廊上,继续徘徊在一个个空无一人的舱室门口。
当时他并不知道,他的神经已开始渐渐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