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回到自己的家,早已从刘锜夫妇的饯别宴会中回来的婆母正在房里为出征的儿子叠包袱、打铺盖、整理行装。在家庭里,她是个不突出的、但在实际事务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从她自己做媳妇的年代开始,就替他们干这一行,如今已经积累了三十多年的经验。她是马家祖、孙三代军人的总后勤部。因此她在家庭里也好像他们在战场上一样熟悉自己的业务。难得再会发生差池。
如果要用一句现成话来概括她的一切,她是个“本色人”。人的“本色”就应该像她那样是淡灰色的,是一种冷色调,不耀眼、不刺激、不突出,但有自己的个性。不管在怎样忙乱的情况中,她总是稳守着自己的阵地,人们看见她这副泰然自若的样子,就会产生一种平静、均衡的感觉。亸娘显然不能使自己平静下来,在后勤工作中,她还是一个初上沙场的新兵,当不了婆母的助手,这是她爹宠爱她,不让她插手到他的戎务工作中去的后果。亸娘一直在搅乱婆母有计划的行动,要么把东西放错了地方,不得不把已经打好的包袱解开来,重新再打,要么把包裹打得太大了,狼狼犺犺地不便于随身携带。当她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时,婆母就用平静的微笑来抚慰媳妇。她记得自己刚做媳妇时,第一次为严厉的公爹和丈夫整理行装时也曾因为心慌,发生过现在媳妇正在发生的、作为一个军人世家的女儿不该有的错误。
亸娘忽然想起了爹刚在她耳边掠过的一句话,若有所思地抬起头来,望望婆母两鬓飘着萧然的灰白头发的脸庞,竭力要从她的严肃的、然而是温和的脸上探索出这个已经在战场上丧失过两个儿子,现在又要把第三个儿子送上战场的母亲的心情。但她什么都没有发现。一种灰色的冷色调把她的一切遮盖起来,她的心和她的脸一样平静。在她一生中已经有过几十次打发征人出门的经验,她早已习惯了只想眼前的实际,而不去想那悲伤的过去和不可知的未来。如果她能够给媳妇一个宝贵的教训,那就是要媳妇也养成这个习惯。
利用母亲和妻子在打包袱的这个空隙时间,马扩出去把牲口检查一下,那就是刘锜送他的御赐“玉狻猊”。它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刘锜以此送给兄弟乘骑,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是连得那匹牲口也早经母亲很好地照料过了。他再出去和伴当们亲切地聊了一回,明天他们也要随他一起出征,他们也经过母亲的帮助,整好行装,单等天一亮就出发。他们劝他早点回房去休息。
外面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他挂心了,他回到房里,听母亲的叮嘱,什么东西放在哪个包袱里,省得临时要用起来难找。
他深深感谢她们为他所作的细密周到的准备工作。母亲为他准备的都是实际需用的,而妻子的准备中还蒙上一层感情色彩。当他将这件把她的一颗受尽煎熬炮炙的心一起缝进去的絮袍,亲自塞进包袱时,就好像扪叩到这颗心曾经经历过的痛苦的历程,它还刚刚缝好,他感觉它是火热的。他虽然说话不多,虽然在许多场合中都不急于表白自己,但在这个温柔的动作和表情中,亸娘明明白白地获得了他了解她、感谢她、喜爱她的真凭实据。他确实是这样,一向是这样,不可能不是像她所希望、所想象的这个样子的。
她们又最后一次地检点了行李。
“红羊皮箧里装的一副连环素铠是你丈人赠送给你的。”母亲说,“亸儿巧手,照着你的个子、身量改制好了,又在臂肘、膝盖处换上新皮,收拾得齐齐整整。儿呀,你自己的铠甲留在那里没带来,一旦上了战场,就靠它护住你的身体了。你要随时护住自己哟!”
马扩谢了母亲和妻子,然后与她们筹计起家计来。
“娘!孩儿这番出去后,家里这副担子又要搁在你老人家和媳妇身上,那也不轻啊!”
“儿子,你放心去罢,亸儿贤慧,我们会把它管得好好的。”
“媳妇年轻,又要照顾泰山,娘还得在东京住上一时再回保州去哩!”
“哪能把亲家撤了就走?娘会伴着亸儿在这里照料你泰山。”她停顿一下说,“再说有刘家娘子在这里照应,柴、米、油、盐,样样都不烦心,要住多久就多久,还有什么心挂两攀的?”
“孩儿刚才还拜托嫂子,请她多多照应你婆媳俩和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