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4  ★★★收藏章节〗〖手机版

[9]罾(zng增):用竿做支架的鱼网。 笱(gu狗):捕鱼的竹器,鱼能入而不能出。

[10]削格:用以张罗网的东西。削,竹竿。格,木柄。

[11]罗落:即罗网。落,通“络”。

[12]罝罘(jf居浮):是两种捕兽的网。

[13]渐毒:欺诈。

[14]颉滑:奸黠。 坚白:指战国时期名家的诡辩论题“坚白论”。

[15]解垢:诡曲之辞。 同异:即“合同异”,是战国名家的又一诡辩论题。

[16]每每:昏昏,胡涂。

[17]悖(bi倍):亏蚀。

[18]烁:销毁。

[19]堕:毁坏。 四时之施:指四季的炎凉风雨。

[20]惴耎(zhurun坠软):蠕动的样子。

[21]肖翘之物:指飞翔的小虫。肖,小。翘,轻,飞物。

[22]种种:淳朴的样子。 役役:奸滑的样子。 佞:指巧言谄媚之人。

[23]释:丢弃。 啍啍(tn吞):多言的样子。

【文化史拓展】

按照儒家的规范备圣智于己身,犹未能免祸。那么,这样的圣智必也可有可无。但是,庄子认为这还不是全部。圣智祸君子却有益于盗。原因是“盗亦有道”,他们窃取圣智,用于各种或大或小的盗窃事业。而庄子认定当时的世道是恶人多,好人少,所以“智”流传于当时,人人可以学得,启发坏人之处要多于好人。后果便是“仁义圣知”为患天下,戕害贤者,助虐大盗。

从《骈拇》篇到《马蹄》篇,庄子掊折仁义,诋斥圣智,始终是在论辩,让读者发现仁义圣智光芒之下的漏洞和危害,却没有提出他的解决方法。《在宥》篇可以说是庄子针对问题开出的具体药方,不过在《胠箧》里这帖药方已经有所透露。这就是“绝圣弃知”。“圣知”好比“天下之利器”,不出现于江湖则已,一旦浮现哪怕只是传闻也会引得人窥伺。有窥伺便有贪求,贪求的人多了,争斗就不可避免。其实,所谓“圣知”本身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人们窥伺达旦的是其背后的无上权力和财富。仁义圣智便如阿拉丁神灯中的保护神,他不讲是非善恶,只管满足神灯的主人。人们抢夺神灯也是为了那个无所不能的神灵,而非破旧残损的油灯。仁义圣智也往往不辨贤愚地给君王以凌驾一切的权力,而大盗们则把仁义当作夺取财利的手段。庄子说:“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庄子一语热辣直截,釜底抽薪。乍一看来,叫人不可接受,怎么能为了杜绝坏的便把善的好的一同与其玉碎?这样做的代价高过成效,岂非大不合算?后人也有同感,但是他们指出“须知意在矫枉,自不嫌于过正耳”(陆树芝)。又有人说:“矫偏而论,正而若反,读者须大其胸襟,空其我相,不得以习见参之。”(马其昶)联系下文,我们也许能了解庄子为何如此极端。在庄子眼中,“好知”求进都是人为机巧,无用且有害。人间的理想状态是原始蒙昧社会,人们无知无识,返朴归真,从道德到技术都处于极低的水平。如果“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可见,仁义圣智在我们心中原是有价值的东西,而在庄子那里却根本是不值得追求的,所以摒弃仁义圣智不仅因为要遏制大盗,也在于其本身的害处。

【文学史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鲁酒薄而邯郸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