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此篇主旨是在论述“至乐活身之术,皆以无为而存”,“一味顺其自然,然后在我者长乐而长存”(陆西星语)。文章取首句“至乐”二字为题,即有揭示主旨的作用。
作者指出,世俗之人以为乐产生于富贵寿善,苦产生于贫贱夭恶,于是举世汲汲,以求厚味、美服、好色、音声等养形之具,而不知自己以此为智之时却已深深陷入大愚之中。因为以道的观点来看,一切富贵寿善对于至乐都无所益,一切贫贱夭恶对于至乐亦都无所损,若将此八者分为二等,而一味以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追求对象,则必然招来伤身灭性之害,而形骸之乐也就随之化为乌有。所以,得道者总是以天地为效法对象,一切任其自然,以无为为至乐。作者写出“庄子妻死”等三则寓言故事,是要从窥破生死关头处,来发明至乐在于无为的主旨。“颜渊东之齐”的寓言故事,是要从不以人为损益自然之天处,来阐明至乐在于无为的主旨。末则寓言故事,是要人从生死转换处,来悟出无为至乐之道。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1]?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2]?今奚为奚据?奚避须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3];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4];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5],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6]!夫富者,苦身疾作[7],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8]。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9],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10],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11],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12]。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13]。”故夫子胥争之[14],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15],誙誙然如将不得已[16],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17]。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18]!万物职职[19],皆从无为殖[20]。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21]!
【注释】
[1]至乐:最大的快乐。
[2]活身:养活自然性命。
[3]善:指善名令誉。
[4]夭:夭折。 恶:恶名。
[5]形:谓身体。
[6]为形:保养形骸。
[7]疾作:勤苦劳作。
[8]外:谓养形方法的拙劣。
[9]善:指仕途亨通。 否(p匹):六十四卦之一,谓“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此指仕途穷厄不通。
[10]惽惽(hn昏):通“惛惛”,糊涂昏愦的样子。
[11]诚:诚然,真的。
[12]活人:救活他人。
[13]蹲循:通“逡巡”,谓退却不争。
[14]子胥:即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大夫伍奢次子。详见《胠箧》。
[15]趣:通“趋”,趋竞。
[16]誙誙(kng坑):形容世俗争奔求乐的样子。
[17]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