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注释】

① 间然:间,音jin。《说文》:“间,隙也。”《集注》:“间,罅隙也,谓指其罅隙而非让之也。”

② 菲饮食:菲,菲薄。谓日常饮食很粗陋。

③ 致孝乎鬼神:《马注》:“祭祀丰洁也。”致,送,奉献之意。

④ 恶衣服:恶,恶劣。衣服,谓日常所服之衣服。

⑤ 黻冕:黻,音f,祭服之衣。冕,祭祀时所戴之冠。

⑥ 卑宫室:卑陋。

⑦ 沟洫:田庐间的沟渠,据典籍记载,其宽狭、走向或有一定的规定。洫,音x。

【文化史扩展】

[yáo][shùn][yǔ]传说与上古三代 本篇最后四章记载了孔子对尧、舜、禹等上古三位帝王的评论。这三位帝王所处的时代,在传统思想里往往概称为“三代”或“上古三代”,被视为最为理想的历史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后世帝王、士大夫无不以此为极力追摹的社会理想,成为批评社会积弊、要求进行改革的道德依据。现代研究一般认为,这个“三代之治”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原始的氏族社会时期,尧、舜、禹相当于氏族首领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因各自的德行和才能而被推举出来担任首领,并因勤力于公共事务而受尊敬。在后世,他们的事迹逐渐被理想化甚至神话化,出现了例如“禅让[shàn ràng]制”等传说。大体在孔子的时代,三代的传说已经相当风行,孔子显然也有意将此视为一种理想的政治,是以这里极力赞美他们。

尧、舜、禹所代表的上古时期在文献上可征信的材料很少,为此,现代的史学界曾兴起一股疑古思潮,认为是“层累地”造成的。疑古思潮的代表“古史辨”派兴起时,它的代表史学家顾颉刚曾提出大禹是一条虫的观点,并认为大禹治水的神话晚至战国中期才出现。应该说,所谓“三代之治”、以及与这三位上古“帝王”各自相关的传说,的确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但它的出现却是非常早的,顾颉刚定于战国中期似嫌太晚。几年前,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一件失盖的有铭铜盨,据专家考定,其时代当属西周后期中段,铭文全文共九十八字,记载的正是天命大禹治水的传说。铭文如下(文字考释以裘锡圭《〓公盨铭文考释》为据,见裘著《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乃畴方,设正,降民,监德;乃自作配,向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美唯德,民好明德,馐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懿德,康亡(?)不懋。孝友 明,经齐好祀,无悖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敏用孝神;复用祓禄,永孚于宁。〓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

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里,人们已经把大禹看作是受天帝之命来治水理民的神人,所以关于三代的传说,起源是相当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