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免:免于祸患刑戮。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③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④矣。笾豆之事⑤,则有司⑥存。”
【注释】
① 孟敬子:鲁大夫,孟武伯之子,名捷。
② 问:探问。
③ 道:此处指礼。
④ 倍:同“背”。背礼,悖礼。
⑤ 笾豆之事:祭祀之事。笾豆,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⑥ 有司:谓主事之小吏。有,无义,司,主也。
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①,昔者吾友②尝③从事于斯矣。”
【注释】
① 犯而不校:《包注》:“校,报也,言见侵犯而不报也。”校,音jio。
② 吾友:《马注》:“友谓颜渊。”
③ 尝:曾经。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①,可以寄百里之命②,临大节③而不可夺④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① 六尺之孤:《郑注》:“年十五以下。”《孔注》:“幼少之君也。”古时尺较今日为短,人六尺尚为孩童。
② 寄百里之命:《孔注》:“摄君之政令也。”
③ 大节:《集解》:“安国家定社稷也。”
④ 不可夺:《集解》:“不可倾夺也。”屈服之意。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 弘毅:《包注》:“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
② 任重而道远:《包注》:“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
8.8 子曰:“兴于《诗》①,立于礼②,成于乐③。”
【注释】
① 兴于诗:《包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也。”江熙:“览古人之志,可起发其志也。”《集注》:“诗本性情,有邪有正,其为言既易知,而吟咏之间,抑扬反复,其感人又易入。故学者之初,所以兴起其好善恶恶之心而不能自已者,必如此而得之。”
② 立于礼:《包注》:“礼所以立身。”《集注》:“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
③ 成于乐:《包注》:“乐所以成性。”《集注》:“八音之节,可以养人之性情,而荡涤其邪秽,消融其渣滓,故学者之终,所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者,必于此而得之,是学之成也。”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集说】
《集解》:“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日用而不能知。”
《郑注》:“由,从也。言王者设教,务使人从之。若皆知其本末,则愚者或轻而不行。”
《皇疏》引张凭:“为政以德,则各得其性,天下日用而不知,故曰可使由之。若为政以刑,则防民之为奸,民知有防而为奸弥巧,故曰不可使知之。言为政当以德,民由之而已,不可用刑,民知其术也。”
《集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赵佑《温故录》:“民性皆善,故可使由之。民性本愚,故不可使知之。王者为治但在议道自己、制法宜民,则自无不顺。若必事事家喻户晓,日事其语言文字之力,非惟势有所不给,而天下且于是多故矣。故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