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子路丧姊 《汉书外戚孝昭上官后传》

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观过知仁。

孙性私赋民钱 《后汉书吴佑传》

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曰:“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仁矣。”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集说】

《集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栾肇:“道所以济民,圣人存身,为行道也。济民以道,非以济身也。故云诚令道朝闻于世,虽夕死可也。伤道不行,且明己忧世不为身也。”

孙奕《示儿编》:“孔子岂尚未闻道者?茍闻天下之有道,则死亦无遗恨。盖忧天下如此其急。”

《集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茍得闻之,则生顺死安,终能自发其光,晦而复显,盖其精神有不可磨灭者在也。”

顾炎武:“‘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

黄式三《论语后案》:“式三谓此言以身殉道也,朝闻当行之道,夕以死赴之,无茍安,无姑待,成仁取义,勇决可嘉矣。”

《正义》:“闻道者,古先圣王君子之道,已得闻知之也。闻道而不遽死,则循习讽诵,将为德性之助。若不幸而朝闻夕死,是虽中道而废,其贤于无闻也远甚,故曰‘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①也。”

【注释】

① 未足与议:不值得与之商议。“与”后省略“之”;“议”后也省略了“议”的内容。

【文化史扩展】

士 四民 传统社会有所谓“四民”的说法,即士、农、工、商。其中,士为四民之首。士接受文化教育,出仕治民,是各级官吏的当然人选;同时它又传承文化,承担着一种道义责任。这种身份与职责使得它与“四民”的其他三民有着明确的区别。

“士”的称呼早在孔子之前的时代就已经出现,《诗经》中有三十余篇提到了“士”,所指含义较为复杂,除了在一般意义上指男子之外,有许多都指在卿大夫之下一级的官吏,如“百辟卿士”(《假乐》)、“皇父卿士”(《十月之交》)。孔子的时代,正是“士”作为一个独立阶层开始兴起、并逐步确立自身品格的历史时期。据研究认为,作为一个独立阶层的“士”,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产物。由于社会变动,原有的贵族阶层中的一部分地位下降成为士,而平民中的一部分也因教育等原因逐渐上升,在激烈的社会变动中开始承担起独特的使命。在这个历史性的变动过程中,孔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用原掌握在贵族手中的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来教育他的学生,并在人格上鼓励他们成为“君子”,以“志于道”、“依于仁”作为“士”的人生目标,使原先以身份、血缘为纽带依附于政治结构中的群体,逐渐转变为凭借文化知识、人格信念而独立于社会的新阶层,在后世社会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①也,无适②也,无莫也,义之与比③。”

【注释】

① 天下:《正义》: “言‘天下’者,谓于天下之人与事也。”

② 适:音d,郑本作“敌”,“敌”古通作“适”。“适”与下一句“莫”,解释纷纭,详下“集说”。

③ 比:亲也,近也,从也。

【集说】

《郑注》:“莫,无所贪慕也。”

范宁:“适莫,犹厚薄也。比,亲也。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惟仁义之亲也。”

《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

《论语稽求篇》:“适莫与比皆指用情言。适者,厚也,亲也;莫者,薄也,漠然也。比者,密也,和也。……若曰君子之于天下何厚何薄、何亲何疏,惟义之所在与相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