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 乡人皆好之:一乡之人皆好某人。《皇疏》引一说,释作“与一乡人皆亲好”。相应下文“乡人皆恶之”意谓与一乡人疏恶。《集释》按云:“此解甚新异,然何为想到与一乡人皆疏恶?于情理未协。”
13.25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① 事:事奉。《孔注》:“不责备于一人,故易事也。”
② 说:取悦。一解,谓即“游说”之“说(音shu)”,劝说。
③ 器之:《孔注》:“度材而任官也。”《集注》:“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
【集说】
《皇疏》:“君子既照识理深,若人以非道理之事来求使之悦,己则识之,故不悦也。”
《集注》:“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13.26 子曰:“君子泰①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
① 泰:通也,通达于世。焦循《论语补疏》:“君子所知所能,放而达之于世。”
【集说】
《集解》:“君子自纵泰,似骄而不骄。小人拘忌,而实自骄矜。”
《皇疏》:“君子坦荡荡,心貌怡平,是泰而不为骄慢也。小人性好轻凌,而心恒戚戚,是骄而不泰也。”
《集注》:“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李塨《论语传注》:“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而安得骄?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骄侈,而安得泰?”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集说】
《王注》:“刚,无欲;毅,果敢;木,质朴;讷,迟钝。有斯四者近于仁。”
《皇疏》:“言此四事与仁相似,故云近仁。刚者性无求欲,仁者静,故刚者近仁也。毅者性果敢,仁者必有勇,周穷济急,杀身成仁,故毅者近仁也。木者质朴,仁者不尚华饰,故木者近仁也。讷者言语迟钝,仁者慎言,故讷者近仁也。”
《集注》:“杨氏曰:‘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故近仁。”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①、怡怡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③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① 切切偲偲:切责之貌。偲,音s。
② 怡怡:和顺之貌。
③ 朋友:《正义》以为孔子之语止于“可谓士矣”,“朋友”以下两句,是记录者的解释。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①矣。”
【注释】
① 即戎:从军作战。即,就;戎,兵。
13.30 子曰:“以不教民①战,是谓弃之。”
【注释】
① 不教民:未教之民。教,或谓教民习战事,或谓教民以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