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杀:刑杀。《王注》:“去杀,不用刑杀也。”
13.12 子曰:“如有王者①,必世而后仁②。”
【注释】
① 王者:受命之王。古人谓须受天命才能王天下。
② 必世而后仁:世,三十年为一世。《孔注》:“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
13.13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3.14 冉子退朝①。子曰:“何晏②也?”对曰:“有政③。”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④,吾其⑤与闻⑥之。”
【注释】
① 朝:《郑注》:“季氏之私朝。”《皇疏》:“冉子时仕季氏,且上朝于鲁君当是季氏,冉有从之朝鲁君也。”
② 晏:晚。
③ 政:“政”与下文“事”相对举,在孔子看来,显然有重要区别。《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事者,凡所行常事也。”《郑注》:“君之教令为政,臣之教令为事也。”《集注》:“政,国政;事,家事。”
④ 以:用。吾以,用我为政。
⑤ 其:表语气,一定。
⑥ 与闻:参预,知悉。与,音y。孔子曾为鲁大夫,又《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季氏曾以田赋之事谘问孔子,并云“子为国老,待子而行”,故孔子云“与闻之”。
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①。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①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此句汉唐旧读在“是”处断,意为“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也。”“其几也”独立成句,“几”释作“近”,意为“有可近于兴邦者”。朱熹合为一句,“几”释作“近”,意为“一言之间,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下句亦然。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①,远者来②。”
【注释】
① 说:说,同“悦”,使之悦。
② 来:使之来。
13.17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②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 莒父:地名,《郑注》:“旧说云莒父,鲁下邑。”莒,音j。
② 无:通“毋”,禁止之词。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①者,其父攘②羊,而子证③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① 直躬:《孔注》:“直身而行。”《郑注》“躬”作“弓”,云:“直人名弓。”高诱注《淮南子氾论训》“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云:“躬盖名,其人必素以直称者,故称直躬。”
② 攘:《周注》:“有因而盗曰攘。”高诱注《淮南子》云:“凡六畜自来而取之,曰攘也。”《尔雅释诂》:“儴,仍、因也。”儴与攘同。
③ 证:《说文》:“证,告也。”告发。
【思考与讨论】
结合《里仁第四》“事父母几谏”章谈谈对此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理解。
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①之②夷狄,不可弃也。”
【注释】
① 虽:即使,纵使。
② 之:到。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