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仲事迹可参见《左传庄公》、《左传僖公》、《左传昭公》、《史记管晏列传》、《列子力命篇》等。
又,《论语八佾》: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5)《管晏列传》中记两位大政治家事迹时主要是述生活琐事,以“举贤”为中心线索(鲍叔牙举管仲,晏子举越石父与御者)组织篇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本篇对管仲、晏子的政绩已颇多记载,不必再加以赘述。
二、文学链接:
1、相关文学典故:
飞熊入梦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曹植《铜雀台赋》)
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
(《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渭水垂钓
握中有悬壁,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刘琨《重赠卢谌》)
尚父功
青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顾炎武《亭林诗集》卷一《赋得秋鹰》)
齐桓霸业: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曹操《短歌行》其二)
管鲍之交
彪虽与宋弁结管鲍交,弁为大中正,与孝文私议犹以寒地处之,殊不欲相优假。彪亦知之,不以为恨。
(《北史李彪传》)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贫交行》)
2、后世有关的著名文学作品:
曹操《求贤令》《让县自明本志令》 卢照邻《悲才难》 胡曾《咏史诗召陵》 张九龄《咏史》 柳宗元《辩晏子春秋》《咏史》 罗隐《市赋》 李德裕《管仲害霸论》 权德舆《渭水》 欧阳修《为君难论》 苏洵《管仲论》 苏轼《管仲论》 苏辙《管仲》 王安石《王霸》
3、文学分析:
在此篇中,司马迁抓住了最能代表齐国历史发展的几个时期,以浓墨重彩清晰反映了齐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描绘出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其余则仅记其大概,明其脉络,真正做到了剪裁有法,详略得当。
《齐太公世家》也同《史记》的其他篇目一样,塑造了许多生动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且于其中融入作者对于人物的评价及历史观。比如齐桓公,这个在春秋时期叱咤政坛、主宰一个时代历史的霸主,在以往的史料中,往往详述其辉煌政绩,然而司马迁在选材时,却避开这些,反而是选择了许多未曾叙述过的材料:为报当年郯无礼之仇而伐郯;为发泄私愤,出师伐蔡,不仅师出无名,并且将失信于天下,若没有管仲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齐桓公的死在以前的史料中记叙极少,而司马迁则详明到了此种地步:“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以乱故,八月乃葬齐桓公。”触目惊心的描述显示出司马迁对桓公不听忠言、宠信奸小所持的批判态度。然而司马迁却又以辩证态度表现这个人物,对其机智果敢、从谏如流、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一面又给予了详细记述与高度评价。
三、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