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投稿打字整齐,附信则几乎是逐字抄录自“写作大全”之类的书,并附上公式化的“如蒙采用,稿费依贵社一般标准”。
犯罪与推理小说的助理编辑马薇拉是第一个读到这篇投稿的人。
有两点引起了她的注意:其一是标题——“抢银行的三种方法——方法一”;其次是作者的名字魏纳丹。马薇拉几乎知道美国所有的专业推理作者,也和他们大多数人有过接触,但却没听过这个名字。
那封信并不像一般初出茅庐的作者所写那么冗长,不过中间有一段话引起了她的注意:“书名可以更改,因为罗令斯并没有真正的抢劫,其实他所做的可能还是合法的。我目前正在写‘抢银行的三种方法——方法二’,我会在打好字之后寄上。如欲查证方法一,建议您向往来银行人员请教。”
罗令斯是小说的主角。这篇文章本身粗糙无趣,角色刻板,只是形同执行方法一的工具而已。所谓方法一,是涉及利用银行的支票存款账户扩张信用——银行常会鼓励支票存款账户的所有人,在户头内没有相对存款时签发支票,由银行来扩张信用,存款人毋需提出文件或票据。(作者对这种促销方式的不满跃然纸上。)
马薇拉的直觉反应是将这份文稿附上一封婉拒信退回,(她一向不用那种现成印好的退稿通知)不过作者对方法一的自信却打动了她。她在文稿上夹了一张便条纸,上面画了一个大问号,递给了主编。第二天,那份文稿退回给她,便条纸上多了一段话:“此文是一堆垃圾,但诡计似甚可行。是否可向魏法兰查证?”
魏法兰是马薇拉所属出版社往来银行的副总。她约他出来吃中饭,把那份文稿和附信交给他。当他在阅读文稿时,她也低头校对另一篇文章。听到对面传来一声吸气,她抬头一望,只见他脸色发青。
“这个方法有效吗?”
“我不确定,”这位副总的声音略微颤抖。“我得问一下支票信用部的人,不过我想应该会有效。”他有些迟疑。“天哪,这可能会让我们损失好几百万呢!对了——你们没有计划登出这篇文章吧?我是说,如果这种方法公开之后——”
马薇拉对银行的处境并不特别关心,她不置可否地说:“这份稿件需要修改,我们还没做决定。”
银行家把盘子推开。“他说他还有一个方法,方法二。如果那是和这个方法类似的话,整个银行业可能都会受到伤害。”他忽然又想到什么似地说:“他的标题是‘抢银行的三种方法’,这表示还有方法三。真可怕!不行,不行,你们不能登出这篇文章,我们要马上见这个人。”
这种说话态度对马薇拉完全无效。她伸手要回文稿和附信,冷冷地答道:“我们有我们的决定。”直到他请求她为避免国家整体经济受到打击而着想时,她才让他把文稿带回银行。他因为十分激动,竟然忘了付午餐的账。
几个钟头后,他打电话过来。“支票信用部的人认为方法一可以行得通,说不定还可以算是合法的。即使不合法,我们可能也要花个几百万打官司。马小姐,请你注意,我们希望你们把这个故事买下来,并且把版权转让给我们,这样他就不能把小说卖给其他人了吧?”
“不能以同样的形式,可是他还是能把这个方法写到其他小说里。”想到他那笔未付的午餐账单,她的态度并不十分配合。
“我们不买不打算刊登的稿件。”
不过在市银行协会与出版商举行过紧急会商之后,所得到的结论是:买下魏纳丹的小说,并且把稿子深锁在一间大银行的金库里。这是出于对国家经济利益的考虑。
马薇拉认为经济倒是个适当的字眼。在会议当中,有位貌如蜥蜴、家财万贯的老企业家提到了该付多少钱给魏纳丹。他低声咕哝道:“我认为我们应该买下来,这种小说你们会付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