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没有坚实的泥土。双足缓慢地、非常缓慢地陷入泥浆,两手胡乱地抓挠着泥浆,李莎喘息着在浓稠的泥浆里蠕动。而那条窄径就在她身旁,离她只有一步,或者只有半步,可是她再也不能跨出这半步了。
“救命啊!……来人哪!……救命!……”
孤零零的惨叫在无动于衷的赤褐色泥沼上空久久回荡。它向着松树的顶梢冲去,却被赤杨树一簇簇的新叶所阻挡。声音嘶哑下来,接着又使出最后的力量,重新冲向五月一望无垠的碧空。
李莎久久地凝视着这美妙的碧空。她嘶哑地叫着,嘴里吐着泥浆,她向往着这片碧空,向往着,坚信不疑。
朝阳冉冉升起在树梢上空,阳光照耀着泥沼,李莎最后一次看见阳光──温暖而又光耀夺目,正如充满希望的明天。她到生命的最后一瞬,还坚信她的明天必然到来……
******
1942年春天,在苏联某火车站附近,出现了一组妄图破坏铁路的德国伞兵。准尉瓦斯科夫立即挑选了五名高射机枪排的女兵,率领她们穿行于森林和沼泽地中,试图及时歼灭这一小股敌人。但是由于寡不敌众,五位年轻可爱的女兵相继牺牲。最后,瓦斯科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意志力活捉了残存的四名德寇。
本文节选的部分,描写的是当侦察到德寇有12名之多时,李莎?勃利奇金娜被瓦斯科夫派回基地调集援兵的情景。李莎是五名女兵中惟一的一个农民的女儿,也是第一个接受死神呼唤的姑娘。她有着朴实的爱与被爱的冲动,有着执著的对碧空、对明天的向往。但是,这一切连同她孤零零的惨叫声都一并被赤褐色的沼泽地吞噬了。战争造就了民族英雄,也毁灭了柔美、多情的女性。
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李莎的过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部小说找来读一读,也可以欣赏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同名电影。
积累下列词语:
辍学抽噎嘶哑一笔勾销沉默寡言
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