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语文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奥莱尔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索地嗤笑起来。那位老兵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由此,我们尽可以推想到战前这个五口之家平静、祥和的生活,战时三个儿子的先后入伍、三个阵亡通知书的纷至沓来,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

虽然文章短小,作者仍不忘运用伏笔为后文做铺垫,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1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①节选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王金陵译。鲍里斯?瓦西里耶夫,1924年生,苏联作家。(节选)

瓦西里耶夫李莎?勃利奇金娜整整十九年的岁月都在期待着明天的降临。每一个清晨,都在她心中燃起光辉灿烂的幸福即将到来的预感。可是妈妈那一声声痛苦不堪的干咳,立刻把欢乐的节日推延到明天。并非扼杀,也不是一笔勾销──而是向后推延。

“咱家的妈妈要死啦。”父亲严峻地警告着。

五年来,日复一日地,他总是用这句话来跟她打招呼。每天,李莎到院子里去喂猪,喂羊,喂那匹公家的老骟马。她替妈妈洗脸,换衣裳,用小匙喂妈妈吃饭。她准备午饭,收拾房间,然后替爸爸巡视林区,跑到附近的乡村供销社去买面包。她的女朋友们早就结束了学业,有的到外地去深造,有的已经出嫁,只有李莎总是喂呀、洗呀、擦呀,然后又是喂呀。所以她一直在盼着明天。

她从未有意识地把这个明天跟妈妈的死联系起来。她根本不记得妈妈有过健康的时候。李莎有无穷的生命力,简直就没有空隙能搁得下死亡这个概念。

生是现实而可触摸的,跟父亲嘴里那个沉闷而严峻的死亡截然不同。生就蕴藏在光辉灿烂的明天之中。它如今暂时避开了这个坐落在密林深处的孤零零的护林所,但是李莎坚定地相信,生是存在的,注定是属于她的,决不可能绕过她而去,正如明天决不可能不降临一样。而李莎是善于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