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未年,国家越来越衰弱,政治越来越腐败。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 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全歼清王朝的北洋水师。中国惨败之后,第二年又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更加严重而紧迫!
这时,国内的进步知识分子,纷纷寻求探索富国强兵的办法,以各种方式向清政府提出建议。其中卓越的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早在光绪十四年十月,康有为就曾经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变法,这也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第一次向清王朝正式提出变法的建议。但是由于一些大臣的胆小怕事,不敢呈交皇帝,康有为的这份建议没能让光绪皇帝看到。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正好又是各地举人到北京考进士的年份。康有为趁这个机会,联合各省前来参加考试的举人一千多人,于5 月2 日联名上书请愿,反对《马关条约》,要求清王朝变法维新,富国强兵,并且提出了变法的具体措施。尽管清政府仍然拒绝接受知识分子们的上书,但这次行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第一幕。
在进士考试中,康有为也借答卷的机会,大谈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给光绪皇帝和他的老师翁同龢留下了印像。
不久发榜,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他在5 月29 日第三次上书,提出变法的步骤。这次上书光绪皇帝看到了。不久康有为又第四次上书。
康有为的这些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与赞赏。在中日战争中,光绪皇帝曾经主张坚决抗战;对于签订《马关条约》,也是不情愿的,但由于慈德太后的牵制和压力,他不得不这样做。他也意识到除非变法,否则无法挽救中国。要想不做“亡国之主”,就必须改革图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七月十七日,他颁发了一个要求“因时制宜”治理国家的圣旨,提出一系列变法改革的新问题。然而又因为慈禧太后一伙把持朝政,反对变革,使光绪皇帝的圣旨,变成了一纸空文。此后,光绪皇帝又曾几次提出要实行“新政”,但都因为慈禧太后一伙的阻挠而无法实施。光绪皇帝只得一面等待时机,一面悄悄地做提拔改良派、排斥顽固派的工作,逐渐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力。
这样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也就是戊戌年)的6 月,时机已渐渐成熟,改良派大臣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下诏,明确国家的方针大计,也就是变法维新。6 月11 日,光绪皇帝根据大臣们的建议,由他的老师翁同龢起草了一个诏书,向内阁大臣宣布,决定实行变法。诏书中详说了变法自强的道理,分析了多年来变法未成的诸多原因,并明白地告诉大家,今后各级大臣,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要学习有实用的知识,培养变法改革的人才。
光绪皇帝希望,从此之后,全国上下一心,实行变法维新,挽救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中国。
紧接着,改良派大臣又上书皇帝,推荐“维新救时”的人才,请皇帝“破格委任”。被推荐的有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光绪皇帝亲自召见了康有为和张元济。康有为首先陈述了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在外国帝国主义的逼迫和分割下,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除非完全改革过去的政策法令,否则就不能重新富强起来。
光绪皇帝当即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