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下人:下人,下于人,谦退之意。
⑤ 色取仁而行违:色,容色。《马注》:“此言佞人假仁者之色,行之则违。”
⑥ 居之不疑:谓佞人安居其伪而不自疑。
12.21 樊迟从①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②、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③,非崇德与?攻其恶④,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⑤,非惑与?”
【注释】
① 从:随从,侍奉。
② 修慝:修,治也;慝,音t,恶。修慝,治恶为善。
③ 先事后得:《孔注》:“先劳于事,然后得报。”《集注》:“犹先难后获也。”
④ 攻其恶:“攻其恶”与“攻人之恶”对举,知“其”指自身而言。下文“忘其身”一句之“其”亦指自身而言。攻,责,治。
⑤ 亲:父母。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①。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③哉言乎!舜[shùn]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gāo yáo]④,不仁者远⑤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⑥,不仁者远矣。”
【注释】
① 达:明白,理解。“樊迟未达”,《皇疏》云:“已晓‘爱人’之言,而未晓‘知人’之旨也。”《集注》引曾氏云“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似更能照顾全文之意。
② 乡:“向”之假借字,通“向”。《说文》:‘向,不久也。“
③ 富:丰富,全备。
④ 皋陶:音go yo,舜之贤臣。
⑤ 远:远离,逃离。《译注》作“难以存在”,谓人可以转变,不仁者转变为仁者之意。
⑥ 伊尹:商汤之辅相。
12.23 子贡问友①。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③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
① 友:与友人相处之道。
② 道:同“导”,引导。
③ 不可:不见从,不被接受。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集说】
《孔注》:“友以文德合也。友有相切磋之道,所以辅成己之任。”
《集注》:“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刘源渌《冷语》:“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当时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识大识小,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宪章文武,教门弟子,以此讲学,以此修德。如所谓两君相会,揖让而入门,入门而悬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君子于是知仁焉。故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张子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事之非仁也。’若如近世之文,浮靡放漫,可为辅仁之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