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99年的暑假我结婚了,却要劳燕分飞去长沙读书,心里难免有些伤感,尤其是老婆时刻牵挂着,为此流过多少泪。去长沙之前我就计划着考研,而且毫不犹豫的就决定考古典文学,专业方向就定在唐宋文学上。这是基于我的爱好也是基于我所读之书决定的。
在湖南教育学院读书的人不外乎三类。一类是混个文凭的。这类学员很自由,毫无压力可言,只要考试及格就行。一类是来进修学点真东西的,就是说为了业务来充电的。这类学员比较有上进心,因为希望毕业后可以调动工作,换个好点的环境。第三类是来考研的,在家里要上课,基本上是教学骨干,哪里还有心放在专业课冲刺上来,加之下面信息闭塞,也缺少读书的风气,到处是麻将声闹轰轰的。我是一心一意要考研的,做好了两手准备,就算考研失败了也要混个样子出来,至少在专业上要突出。
为了加强专业学习,尤其是唐宋文学的学习,我与同宿舍的几个兄弟商量,大家要认真听好课,晚上一起来整理笔记,礼拜天就一块查资料,这样整体作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第一学年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的。第二学年因为专业不同了就只好搞单干,因为其他几个人有两个学法律,有一个学历史,一个帮老婆经商,另外一个什么也不学,整天睡觉。
由于只有两年四个学期的时间,每一门专业课的开设时间是很有限的。讲先秦两汉文学的是刘伯严老师,当时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了,副教授职称,字写得又快又好,对中国礼仪文化有独到研究,可惜没有专著出版,混到退休也就是个副高职称。讲唐宋文学的是个女教师,姓曾,上课严谨,但缺乏口才,北大进修回来的,接近五十岁,听有的老师讲她婚姻很不幸,属于错过了的一代。(我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教授古汉语的是位四十左右的男教师,姓蔡,很有风度,也随和。中文系最有名威望最高的陈蒲清教授,他没有教我们36班的文学课也没有教古汉语,因此我只能选修陈教授的《中国寓言研究》,他是中国研究寓言的大家,至少在湖南是被公认的权威人士,是湖南十大社科专家之一。老师们的堂课容量惊人的大,稍不留意就没法把笔记记得完整。因此,我听课总是十分小心,准备笔记本而且还备有草稿纸,老师提到的参考书,或是引用过的内容我都记在草稿纸上,以便晚上整理时翻看有关内容,实在一时找不到就等到双休日去图书馆查资料。那时的教育学院图书馆在双休日是开放的,这一点是很人性化的,我记忆犹深。
我们进校的时候湖南教育学院与湖南师大就在筹备合并工作,计划把教育学院作为师大的继续教育学院,专门用来培训中学师资和学校行政领导尤其是校长培训。等我们毕业之后就挂了“湖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牌子,后来又挂了“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的牌子。很多人对此很感兴趣,以为是师大的学员了。我并不觉得什么,到了这里之后我对文凭的含金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陈蒲清教授上课时讲到了本院的某位老师,说是北大中文系毕业,很硬的本本,可是学员很不买他的账,每次评教都是最低等,领导让他进修了几年,回来又没有什么长进。看来文凭并不意味着什么,陈教授是湖南师范学院的本科生,却在师大带古汉语博士。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还是要做到不误人子弟。教师与医生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生仅仅是医治病体,而教师的工作是关系到人的灵魂。因此,历来才有爱生如子的传统,也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不管这些是对还是错,总之教师的社会性质与其他行业是不同,不能等而化之。
湖南教育学院经常有各类讲座,文学的,文化的,心理社会学方面的,也有纯教育理论方面的。在进校后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听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杨启亮教授的讲座。这此讲座对我的影响是空前的,它极大的改变了我对教育与教育者的认识。杨教授的讲座题目我忘记了,但有两个内容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个是对教育发展的认识理念。他说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校要办好先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他说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乡村中学当校长,他们的校园面积不大,房子很低矮,设备很简陋,可是从那所学校里走出了一千多名作家,上百位科学家。杨教授引用一位教育家的话说,大学者非有高楼大厦者也,有大师大学问者也。第二个对教育者的认识。杨教授说,教师是一种事业,不应当看作职业,职业是可以用金钱作为代价来衡量的,而事业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他要求于教育者的是无私的奉献。是呀,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育的进步,尤其是在21世纪知识爆炸的年代。马克思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实都从特定的背景出发充分的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杨教授的讲座使我彻底的洗了一次脑。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是个发现问题盘根究底的人。孔子是中国的先圣,他的伟绩能用钱计算得清吗?牛顿力学被人奉为经典,对后世的贡献可以用钱来衡量吗?不!为人师者,当甘做人梯,无私奉献。这堂讲座使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它引导我努力求学,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在教育学院的两年里,我感到了不高中阶段更大的压力,更累,更辛苦。
每天听课之后整理笔记,不敢有任何纰漏。一个学期下来,我做的各科笔记很乡是教授们的讲义,赢得同学们的赞誉。每到期末考试,很多同学包括外班的同学都借我的笔记去复印,说有了它考试就不会提心吊胆了。
总不能忘记双休日去图书馆阅览室占位置的情形。双休日在宿舍是不能读书的。因为大部分学员是结婚了的,每一层楼总有几个在双休日探亲来的嫂子,于是老乡们一块来分享从家乡带来的土产,于是叽里呱啦地谈天说地,天南海北的各种风情都一起来了,闹得宿舍不安宁。还有的是在本院找对象谈恋爱的,更是在宿舍卿卿我我很不注意影响。干扰太大是静心不下的,只好另辟他途了。双休日占位置还很要脑筋的,起初几回去一看,位置有限,人太多,真是僧多粥少,只好去了教室。教室也不是清净的所在,放录音的,连普通话的,也有男男女女成双成对买了零食依偎在一块很投入的。有了经验之后我们就想了办法。大清早就派人带了几个书包去排队,管理员开门之后涌进去把书包占了桌子,等大家来齐之后再派人买早点。图书馆的阅览室就是自习室,既可以读自己带来的书,也可以借图书馆的资料或报刊杂志。这样的生活坚持了近两年,抢占位置的艰辛是难忘的,占了位置后的满足劲头无法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