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湖北省东北部有一个小县叫麻城,这里北邻大别山,西跨举水河,又与安徽、河南交界,是一个盛产稻麦、桑麻的富饶之乡。清代雍正年间,县城里住着一户殷富人家,主人名唤涂如松。涂家世代经商,在麻城算是数得着的富户。到了涂如松这一代开始弃商治学。如松自小聪敏过人,但性格高傲,十六岁上娶同县商户之女杨氏为妻。这位杨氏年纪比涂如松还大一岁,但生得“芙蓉如面柳如眉”,颇有几分姿色,而且性格好动,不拘小节,常与如松的各位学友调笑嬉闹,弄得如松十分尴尬。为此,如松曾多次告诫杨氏,要她端庄持重一些,杨氏却毫不介意,依然故我。这样,夫妻之间渐生芥蒂。如松拗脾气上来,就动手殴打杨氏,那杨氏也不甘示弱,每遭殴打,就跑回娘家躲避,还得如松的老母亲亲自去儿媳的娘家赔礼道歉,说好说歹把媳妇接回来,这种日子持续了好几年,始终不见缓和。

这年冬天,天气分外寒冷,自十月底就开始降雪。湖北一带居民本不耐严寒,涂如松的母亲偶然染了一点风寒,竟然卧床不起了。涂如松生性孝母,亲自煎药侍茶,终日不离床前。如松的岳母深明大义,亲自把女儿送回来,让她和如松一起侍奉婆婆。怎奈杨氏自小娇生惯养,对侍奉婆母一事深感厌烦,每逢如松不在身边,就大声训斥婆婆。如松听到后起先还压着性子忍耐,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又犯了老毛病,动手打起妻子来。这一天,杨氏又嫌婆婆把茶水洒在了床上,张口讽骂,被如松发现了,一时气愤拿起一根木棒就打。杨氏见丈夫如此狠毒,一气之下,又夹起包袱气哼哼地离家而去了。

涂如松认为,媳妇准又是故伎重演,跑回娘家去了,所以并不在意。好在杨氏走了以后家里反倒清静了,如松一心一意照看老母,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经心调理,涂母终于病愈起床了。

俗话说“没有主妇不成家”,涂母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把儿媳妇接回来。如松结婚十年了,还没有孩子。老人盼孙子心切,先劝说如松对妻子要温存体贴,等到儿子知情认错后,老人收拾了一箱笼礼品,让如松骑马驮着,自己坐上一乘软轿,去亲家接儿媳妇。谁知到了亲家家,才知道儿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起初涂母还以为是亲家母负气不准女儿露面,不断赔礼道歉,准知亲家母竟然泪如雨下,说女儿既然一个多月前就跑了,至今没回娘家,必是有了不测。如松母子这才着了慌,赶紧出报贴,许以重赏,求乡邻们帮助寻访杨氏。谁知贴子发,出一个多月,仍然没有得到一点杨氏的消息。

杨家见女儿没有消息,就怀疑是涂如松下了毒手。杨氏有一个弟弟名叫杨五荣,从小是读书记不住,习武怕吃苦,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养就了一副无赖脾气。姐姐失踪后,他不断鼓动父母去县里告状,揭发涂如松杀害妻子。杨家禁不住五荣的多次挑唆,终于到县里投了控告状。

麻城知县汤应求是一个二甲进士出身的清官。他接到状子后,仔细分析了涂如松的活动,认为涂如松杀妻子的可能性很小。第一,杨氏失踪时涂母正在大病之中,涂如松始终奉侍老母,并没有离开过家门一步,这是涂家左邻右舍都能证明的。第二,涂母病好后,立刻备办了礼品去接儿媳妇,涂如松也陪同前去了,如果涂家杀了人,他们不会用这种拙劣的表演来掩盖杀人的恶迹。第三,涂家如果杀了人,那么杨氏的尸体如何处置?当年天气奇寒,地冻三尺,就是掩埋也会留出明显的痕迹,而汤知县巡查涂家时,却没有发现一点破绽。何况涂家从经商转为治学,也算是书香之家,涂如松尽管打过妻子,但如果叫他杀人,恐怕还没有这种勇气。根据这些迹象,汤应求很快就否定了涂如松杀妻的设想。但是,杨氏究竟哪里去了呢?这是了却此案的关键,偏偏派人查访很久也没有一点线索。汤应求无奈,只得将案子压了下来。

杨五荣见县里没有动静,就天天到衙门前来哭喊呼冤。汤知县被搅得十分烦躁,就告诉五荣,查不清杨氏的下落,此案是无法了结的,并说:“你与其天天到县衙来呼冤,还不如帮助本县查询一下你姐姐的下落,只要你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县一定替你作主。”那杨五荣听了这话,不再多说,磕了一个头就气哼哼地退出了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