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教育学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按照《小学生用功术》的建议,我不许婷儿用橡皮擦把错误擦掉,而是用笔作个记号放在那里,每次看到都可以提醒自己在这个地方容易出错,这样可以减少重犯相同错误的次数。另外再设一个“改错本”,用正误对照的办法专门记录各种错别字,以便集中复习,巩固改正的效果。在数学考试之前,则把本学期的数学作业和测验卷子上的所有错题重做一遍,力争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六、保护视力的习惯

婷儿上学前,我就对她讲解了近视眼的成因和危害性,让她对高度近视后可能造成视网膜脱落的严重后果感到畏惧,并且经常重复这个话题,使她留下深刻印象。

婷儿上学后,每次做作业都要求她严格执行眼睛和书本距离一尺远的规定。在四年级之前,市面上还没有防近视台灯,我就“土法上马”,先是用脖子上套“绞索”的办法防止她头往本子上凑,后来又发明了一个下巴支架,强制她保持距离。无奈那时的学习负担实在太重(四年级下学期婷儿因为发高烧休息了一个星期,视力便恢复到了1。5,但一去上学,视力马上就下降到了O.6),尽管五年级的时候婷儿终于用上了防近视台灯,但她也必须戴眼镜了、幸亏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保护视力,五年级下学期还坚持扎了半年针灸(起到了在小学阶段维持现状的作用),加上婷儿已养成了保持距离及2O分钟望一次远的好习惯(哪怕是5秒钟也好),所以直到现在婷儿的近视程度也并不算深。

继父来加盟,赢得女儿心

1988年夏天,我们家来了个儒雅诙谐的新成员,他就是婷儿的继父张欣武。张欣武是我的同行,在另一家省级杂志当编辑。他不仅愿意把婷儿当作惟一的孩子来呵护,而且和我一样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有他和我一起来栽培婷儿,可以说是婷儿此生的又一大幸运。

张欣武出身于文化素养很高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书法家。父亲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是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张欣武的妈妈,是一位很有教养、受人尊敬的省级劳模。家庭文化素养的熏陶,使张欣武从小就同时熟悉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优秀的西方文化,知识广博,眼光独到、而他对许多人的成长历程的深入观察,更使他熟知广义的教育措施的优劣,对人的一生成败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善于从小看大,多年前对孩子的未来做过的一些剖析和预测,准确性屡试不爽。这些对婷儿后来的教育成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难得的是,张欣武真心诚意认为“一个活生生的孩子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他的同事和朋友们,都爱在子女教育的关键时刻咨询和听取他的建议。

张欣武在理科方面能力也很强,弥补了我在理科方面知识的欠缺。他在婷儿的小学阶段就提前培养出了她学习理科的兴趣、方法和能力,对婷儿的全面发展帮助极大。他为婷儿设计的各种单项训练,不仅大大提高了婷儿的学习技能,还有效地设计并参与了婷儿的灵魂塑造(这些都将在后面介绍)。

在婷儿的中学阶段,张欣武以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对婷儿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精神灌输”,使婷儿在思想修养方面迅速走向成熟,在国内外都获得极高评价。

我早就意识到,婷儿越大,张欣武的作用就越重要。从长远考虑,我请张欣武在婚后第一年以和婷儿建立感情为主,避免与婷儿发生任何矛盾冲突----毕竟,继父和女儿的关系缺乏由血缘构成的天然屏障,要想建立胜似亲生的深厚感情,光有真诚的愿望和无私的付出是不够的,必须讲究方法、节奏和技巧。

结婚之前,我们三人一起到田野去放过风筝,玩过张欣武和婷儿一起发明的“打狐狸”的游戏,为婷儿举行过生日野餐,并且在布置新房的时候,特意把套间里屋布置成婷儿的小房间....这些铺垫,和我为张欣武商定的“头一年不直接出面参与管教和约束婷儿”的策略,使婷儿和他相处得非常愉快,小婷儿很快就爱上了这位在外面沉静安详、在家里幽默风趣的爸爸。跟爸爸在一起,婷儿总是笑声不断。

张欣武来后不久,就私下批评我:“你对婷儿的态度太严厉了,一双眼睛总是盯着婷儿的各种差错,一遍说不听,马上就变得声色俱厉。这样只能培养她的对抗心理,对她的性格发展很不利。”我深感惭愧地说:“你说的很对。主要是因为前几年一个人带孩子时间太紧张了,没那么多工夫来耐心说服,只好用了一些压服的方式。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希望你能暗中督促我改正。”张欣武说:“你的要求是是对的,但用不着声色俱厉,应该坚持这个原则----立场坚定,态度缓和。并且不要很多问题同时抓,应该一个阶段主要只解决一个问题。”

张欣武的话让我心悦诚服,很快就开始调整对婷儿的态度,婷儿的日子马上就好过多了。不知就里的她还天真地问我:“妈妈你发现了没有?爸爸一来,我们家的笑声就变多了!”张欣武在教育方面特别舍得花钱。他在大家都拿低工资的1987年.就舍得拿钱给婷儿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旧显微镜,做婷儿6岁的生日礼物。这台显微镜在婷儿的智力发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婷儿看到了与肉眼所见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微观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婷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婷儿本来就特别爱问各种“为什么”,这一来她的提问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智力层面。张欣武的母亲十分喜爱婷儿,她送给婷儿的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也成了婷儿的“新宠”。如此种种,对于婷儿热爱科技知识,发展究理精神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