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教育学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妈妈刘卫华自述)

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我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可能争取让婷儿受最好的教育。然而,一个既无权又无钱的单身母亲要想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又谈何容易!

婷儿满6岁的时候,恰好成都市教委把7岁上小学的规定改成了6岁上小学,帮我去掉了6-7岁这一年怎么办的心病。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信息,简直让人无法安心。

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下,家长只能按保送重点中学的名额多少来衡量小学质量的好坏。那几所有较多保送名额的市重点小学,都不在我家附近,婷儿凭户口是上不了这些好学校的。除非我能给这些市重点的校办工厂联系上能够带来3万元利润的业务,或者是直接给他们送上1万元教育赞助费,婷儿才能在这些教学水平一流的小学里读书。可是对我来说,别说是1万元,就是1千元当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完全凭户口上学,婷儿能进的恰好是成都最差的两所小学,这两所小学每年仅有一两个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其余的学生都将进入成都最差的两所中学,这些中学很多年里都没有一个人能考上大学。

这样的前景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在三幼的毕业联欢会上,老师让我代表家长发言时我都忍不住提到:“能在教育水平一流的三幼度过童年,是孩子们的幸运,遗憾的是,包括婷儿在内的大多数孩子不能在一流的小学度过少年时代....”

那时候,幼儿园毕业班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小学,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婷儿的好朋友泱泱(她将在婷儿日记里多次出现)住在省文联隔壁,她父亲的单位出面,把当年的适龄儿童都送进了东城区重点校商业场小学。商小虽然比不上市重点,但每年也有十来个进重点中学的名额,其余的毕业生也有机会进入成都市的二三流中学。婷儿的另一个好朋友王玉(她也将在婷儿日记里多次出现)父母都是工人,只能听天由命。(这对深爱女儿的父母也采取了自己的对策,那就是坚持让女儿跟前面提到过的袁老师学绘画,用出色的美术专长来弥补小学文化课教得差的不足,最终使女儿走上了以美术为专业的路。前天一一2000年4月26日刚刚传来喜讯,王玉已经被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保送上四川美术学院,成为又一个在逆境中脱颖而出的范例。)

我不想听天由命,可我既没有可以给市重点校写条子的社会关系,我们单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或权力把适龄儿童送进区重点校。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我的同事和他的妻子吴老师帮了我一把。他们主动帮编辑部的两个孩子联系了一所刚刚升级为区重点的小学,这所重点校比商小远,需要赶两站公共汽车再走半站路才能到,它的好处是校园大,环境也比商业场安静得多。最重要的是,它也有十来个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虽然它的学生比商小多得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比商小大得多,但有机会总比没机会强。

未进小学门,先有“大”目标

尽管我非常重视婷儿的教育,但我从来没有为婷儿具体设想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只是在给婷儿讲述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故事时,有意用无限钦佩的口吻称赞他们是“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的人”,并且勉励婷儿长大了也要为人类作贡献。在我的感染和灌输下,婷儿很小就理所当然地认定:“我长大了也要当为人类作贡献的人。”

联系学校的整个过程,我都尽可能带着婷儿一起去,让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为了实现“长大为人类作贡献”的理想,首先要争取受最好的教育。看大人们为此奔波劳碌费尽口舌,小小的她也情绪性地感受到,争取上一所好学校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不容易!

从感情上来说,婷儿很想和王玉继续当同学。我对她解释道:王玉要上的那个学校只有一两个保送名额,很容易被享受加分的“区三好学生”占用。婷儿说:“那我就争取当‘区三好’嘛!”我告诉她:“你有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但是‘区三好’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只能做到在学习上公平竞争。我们不怕竞争,只怕没有机会竞争。你只要毕业时总分排在前3名,10个保送名额怎么也会有你一个,因为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两三个‘区三好’。就怕你只能排到八九名,别人一加分就把你挤下去了。如果你上不了重点中学,就受不到最好的教育,要想像安徒生爷爷(这是她幼年最崇拜的人)那样为人类作贡献就更困难了。”

从婷儿后来的成长过程来看,这番话给婷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她遥远而空泛的人生理想第一次被化解为“争当前3名----保送进重点中学”这样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在整个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性目标都是婷儿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培养交流习惯,打开心灵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