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吴起在魏国政绩卓著,军功赫赫,所以他一到楚国,就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从打击大贵族入手。
吴起变法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其国力迅速强盛。公元前381年,赵国遭到魏国的进攻,求救于楚。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殊不知,吴起变法的同时,也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楚之贵族皆欲害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就在对魏战争胜利的这一年,楚悼王病死。《史记》记载:“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说的是,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避在楚悼王的尸体旁,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楚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群臣射王尸者,尽当其罪,因而被夷宗者70余家。但变法也因楚悼王和吴起的死而受到挫折。
虽然吴起变法没能成功,但变法却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这些现象与吴起变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禄”的条文相合,应该说是吴起变法以后出现的。不可否认地说,吴起的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吴起虽被害,但他的变法和李悝一样,都给后来实施改革的商鞅以深刻的启示。
《汉书艺文志》着录《吴起》四十八篇,早佚。今存《吴子》六篇,多后人假托。司马迁评价吴起说:“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可见后人不单把吴起看作军事家,更把他看作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改革家的行列中,吴起,算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又是一个让人难以评说的人物。作为一个人,就一般道德而言,无论如何,他都曾负有深重的道德劣迹;而做官之后,就官德来衡量,他又是无可挑剔的。时代的久远,人心的幽深,使得作为今人的我们已经很难推知吴起的真实心境,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很清醒地把官德视为一种必须依托的资源,他至少是在很努力地经营这种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出将入相的人物很多,但能达到吴起这个高度的就实在是凤毛麟角了。总体上讲,吴起是春秋向战国过渡时期杰出的历史人物,集儒家、兵家、法家思想于一身,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
首先,吴起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吴起早年从孔子高徒曾参学儒,也深谙儒家的以仁德为思想的治国之道。在魏国时,有一次,魏武侯和吴起一起出游,坐船到河中,武侯说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便以夏禹[yǔ]灭苗氏、汤王灭夏桀、周武王灭纣王来教导他,治国应以施德政,而不是在地势的险峻,吴起治理西河时,赏罚严明,立信于民,劝农桑,兴水利,西河为之富庶,成为抵挡强秦东侵的铜墙铁壁。在楚国为相时,在楚悼王的大力支持,依法家思想为指导,推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裁撤冗员,大量削减无功旧贵族,奖励耕战,使楚国府库为充实,士兵强悍,达到了他的目的。
其次,他又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所著的《吴子兵法》反映了他的军事思想却是肯定的。吴起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导向型的人,对于他这种人来说,恬静淡薄的隐居生活是无法忍受的,这一点和孙子有着天壤之别。强烈的功名心使得吴起的许多行为倍受诟病,吴起还处处受小人的暗算,由于不会激流勇退而不得善终,真可谓命运多舛。后世常说“孙吴”,事实上,吴起的功业要比孙武辉煌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