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还:通“旋”,调转。
[2]授绥:把登车时拉的绳索交给孔子。
[3]旁:通“傍”,靠。
[4]由:子路自称。 为役:做弟子。
[5]威:敬畏。
[6]伉礼:以彼此平等的礼节相待。
[7]敖:通“傲”。
[8]杖拏:执篙。 逆立:对面而立。逆,迎。
[9]要:通“腰”。 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
[10]得无:难道不是。
[11]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
[12]有间:太久。
[13]彼:指渔父。
[14]下人:使人谦下。
[15]精:精诚。
[16]长:常常。
[17]独:偏偏。 擅:具有。
[18]所由:得以产生的根源。由,产生。
[19]庶物:众物,万物。
【文化史拓展】
《渔父》与前面的《让王》、《盗跖》、《说剑》三篇一样,也被一些学者列入了所谓非庄周所做的篇目中,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就曾说此篇是“若真诋孔子者”。要知道,苏轼一直觉得《庄子》虽然与儒家大唱反调,其实是暗地里“阴助”孔子的。看来,这篇《渔父》把孔子是骂得狠了些,苏轼都不能为其周旋了。
宋末黄震说:“庄子以不羁之材,肆跌宕之说,创为不必有之人,设为不必有之物,造为天下所必无之事,用以眇末宇宙,戏薄圣贤,走弄百出,茫无定踪,固千万世诙谐小说之祖也。”(《黄氏日钞》无疑,本文与《盗跖》篇一样,也是一篇“戏薄圣贤”的“诙谐小说”。请看,孔子这位盖世至圣,在渔父三番五次地戏弄下,最后成了一个卑陋委琐的人物形象。相反,主人公渔父从逍遥泽畔、抚颐听琴、笑而还行,到连讽带刺地戏弄孔子,却表现得那样悠闲自得。尤其是当他在野水沼泽的广阔背景上刺开船只,飘忽而去时,更使人看到了他那晦迹韬光,随时变化的贵真性格。至于作品的情节,也与《盗跖》、《说剑》一样,包括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基本部分。而这些情节的展开,又是与注意安排特定的线索人物,用以穿针引线分不开的。如在开端部分,通过子路、子贡,把渔父与孔子的矛盾纠葛连结到了一处。在情节推向高潮以后,又通过子路引出了孔子对渔父的无限向往之情,从而使故事转向结局。当然,《渔父》篇也与《盗跖》篇一样,都只能看成是处于原始状态的中国小说,因为它们的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来推进的,似乎显得议论之味有馀,而小说之味略嫌不足。
【文学史链接】
1、有关文学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