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中国文学关键词

1,互文。

互文,即同一词语内部互相解释的一种倒装构词形式。古人为增强文句的新奇效果而常常故作互文。史称“江文通好作奇文”,因此江淹的作品中就有不少互文的用例。比如《恨赋》中就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一说,“危”和“坠”此处当互换位置来解释。又如,《别赋》中的“心折骨惊”一语,实当作“心惊骨折”。虽然这种出奇的构思,从情理常识上令人难以理解,但从实际阅读效果来看,却也给人留下了新鲜的印象。类似的倒装,在后代的文学创作中也不乏其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枕流漱石”,也算一例。

2,销魂。

“销魂”,可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艺心理学语汇之一了。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恰恰是相反相成的两种:一是“最美好的享受”,一是“最痛苦的感受”。两厢里既可分训,又可互训。然而从古人对于该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它的内涵要比这种简单的两分还要远远丰富、复杂得多。比如,秦观的“山抹微云,……销魂当此际”中,“销魂”指的便是一种“莫名的伤感”。又如,苏轼的“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销魂”指的又是诗人对于无边春色的一种满溢状态的幸福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类似于“销魂”这样情感因素丰富的心理学语词,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中还有不少,“悲”、“乱”、“冤家”(小说戏曲用语),皆归门下。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销魂”一词,与中国古代其他最早的那些文艺心理学、审美心理学词汇一样,最初都是源于古代的巫术观念。古巫以为,人的魂和魄是可以与人体分离的,故其可“销”、可“离”、可“游”、可“散”、可“飞”、甚至可“附”。而唐传奇里极负盛名的那出《倩女离魂》便是这种古老魂魄观念在后世的一种衍生。

3,南浦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楚辞》:“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后世遂成为中国文学的第一伤心地。譬[pì]如:“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窗雨。”(王勃《滕王阁诗》)“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杜牧《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自古销魂处,指红尘北道,碧波南浦,黄叶秋风。”(贺铸《国门东 好女儿》)“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姜夔《玲珑四犯》)以及更简截的“有多少相思,都在一声南浦!”(张炎《长亭怨》)

问题分析

1,《别赋》与《恨赋》被称为姐妹篇,创作特点上有何异同?

《别赋》与《恨赋》一样,都是江淹的名作。然,《别赋》却可看作是在《恨赋》“昭君离别”一节的基础上敷演扩展而成的另一单篇。或者按照钱锺书先生的说法,《别赋》乃《恨赋》的“附庸而蔚为大国”,而《恨赋》才是“江赋之核”。

恨、别两赋的共同点乃是都抓住了一个社会或人生的普遍现象(如离别和遗憾),然后用分类描写的方法,抒写或突出一种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且又都偏重于细腻的描写和刻画,都有着栩栩如生的个性。但不同之处在于:《恨赋》主要是择取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而《别赋》则主要是选择了某一种类型,而不专写哪一个人物——因而较之前者更具有概括性和浓缩感。这显然是需要作者对各类人物更为细腻的观察和对人生更为深刻的洞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