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4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474 / 1326|后一章

杨鹏 吴岩 译

主持人的话: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坛上流行着一种奇特的流派,叫做“黑色幽默”。这类作品突出展示我们周围世界的荒谬扭曲,用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间的不协调。正是这种世界本身的滑稽可笑,经过黑色幽默作家的妙笔加工,形成了一篇篇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这里我们要介绍的小库尔特冯尼格,可以说是黑色幽默的杰出代表。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冯尼格是从科幻小说起家的呢?

冯尼格生于1922年,其主要作品有《自动钢琴》(1952)、《泰坦的海妖》(1959)、《上帝祝福你,罗斯瓦特先生》(1965)、《第五号屠场》(1969)。

《猫的摇篮》写于1963年,也是冯氏具有代表性的黑色幽默作品。小说结构宏大,线索散乱,人物众多,文辞幽默,概念性的表述全部代入了滑稽和隐喻之中,细细品读,使你回味无穷。在全书的开头,作者明确地说:“猫的摇篮”其实既不是猫,也不是摇篮,它只是小儿玩的“翻绳戏”中的一个小小花样。正是这样的声明,使全书陷入了一种似真似幻,似有似无的境地。

改编者将全书通读了八遍后才开始进行缩写。为了展现原作中最突出的情绪性内容以及对整个世界的颓废、怨愤感,改编稿尽最大限度保存了原作中的语言,以使读者得到真实的享受。

猫的摇篮本来只是一截交叉缠绕在双手上的绳子,可是小孩子却对那些交叉的十字看了又看……

其实,既没有该死的猫,也没有该死的摇篮。

一、猫的摇篮

费利克斯霍尼克博士真是个怪人。他一生中从未读过一篇小说,甚至连一个短篇也没有看过,或者说至少从他识字以来就没有读过,他也从来不读他的邮件或者报纸杂志。他是个科学家,原子弹之父,许多人认为他应该读过很多科技杂志,可是实话告诉你,他真的没有读过任何东西。

甭管什么东西,都可以引起他无穷的兴趣和勾起弄清事情的欲望,正如他自己在接受诺贝尔奖金发言时所说的:“我从来都象一个八岁的小学生,在春天的早晨在上学路上游游逛逛,不管碰到什么东西我都要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时候还要学一学。我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

比如说1945年8月6日这一天,当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成千上万生灵在原子弹的气浪中披靡倒地,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都注目广岛时,他却置若罔闻,关在书房里,对一根绳子发生了兴趣。

他不会玩任何游戏,对一切别人编出来的戏法、游戏或者什么规则,他都一窍不通。可是,这一天,他却把小儿子牛顿,一个侏儒,叫到房间里,玩一种叫做“猫的摇篮”的游戏。而在平时,他不但从来没有和他和孩子们玩过,就连话也很少和他们说一句。他关心的是科学,人不是他的专业。

“猫的摇篮”是用一圈绳子绕在双手手指上,翻出叫做“猫的摇篮”这么一种花样来哄小孩玩的、颇似中国俗称“翻牛槽”、“翻绞绞”的游戏。当牛顿走进他的书房靠在博士身边时,博士对牛顿露齿一笑,把那一圈绳子在牛顿面前晃了几晃,问牛顿:“看见了么?看见了么?看见了么?猫的摇篮?看见猫的摇篮了么?看见漂亮的小猫咪在那里睡觉了么?咪呜!咪呜!”

牛顿恐惧地望着父亲。他挨父亲那么近,看他的汗毛孔就象月亮上的陨石坑那么大。他的耳朵,眼睛、鼻孔里长满了毛。雪茄烟把他的牙熏得象地狱入口一样黑。后来他常常在梦中见到那副面孔。

接着博士又唱起来:“摇呵摇,小猫咪,树梢高又高。大风吹,摇篮摇。树枝刮断了,摇篮往下掉。摇篮往下掉,猫咪往下掉,通通往下掉。”

小牛顿吓得放声大哭,跳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从屋里跑了出来。

多少年后,当小牛顿长大成人,坐在一家不出名的小酒馆里回忆这件事时,他说:“猫的摇篮本来只是一截交叉缠绕在双手上的绳子,可是小孩子却对那些交叉的十字看了又看……”

然后,他顿一口气叹道:

“其实既没有该死的猫,也没有该死的摇篮。”

二、历史,读着它哭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