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楠 译
作者简介
作者玛丽弗赞布雷诺一直居住在芝加哥地区,以前从未系统地研究过创作。她是一所公立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写作。后来,在芝加哥大学深造,学习中世纪文学,攻读博士学位。大约一年前,她获得了博士学位,开始找工作。目前,她是一位大学教师并兼职做图书管理员工作。她可以用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盎格鲁-撒克逊语进行广泛阅读,同时,她也可以用英语进行创作。她参加了本年度第二赛季的比赛,目标是第三名,可她意外地获得了第二名,这令她喜上眉梢。
赞布雷诺夫人的小说极好地描绘了一个未来社会。富有耐心,受过教育的人坚持在未来这个人际关系淡漠了的社会中寻求一丝光明,他们不求回报。相信这篇文章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一气呵成读完这篇故事,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它。
☆ ☆☆☆☆☆
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王国”,是一幢极其庞大的建筑。人们无法想像它的过去,也无法预测它的未来。
一位年岁颇大的黑人妇女执着地向上攀登。她艰难地爬过了许多层楼。这会儿,她正气喘吁吁地站在楼梯的缓步台上,轻轻地靠着掉渣儿的墙壁休息。她用搭在对面墙上的手支撑着上身。上吧,老妇人!你行的,再爬十二级台阶就又上了一层,算一下该是十六层了。从她的手表停了以后,她只有通过光亮和黑暗计算日子,现在就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过了多少天,还是多少周,再爬十二级,这一天她就爬了二层楼,战绩不凡。
年轻的时候,她可以一天跑上跑下差不多有二三十层的路。那时她住在五十七层,她的丈夫吉米,在那儿摆了个书摊,因为有的人愿意收藏书籍,吉米正好为他们服务。连吉米自己也说不清究竟卖过多少本书。任何女人都不能扔下孩子不管,所以她楼上楼下跑,整天忙着维持生活。上帝知道,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儿了。一边回忆着。那支闲下来的瘦骨嶙峋的手潜意识地把一缕白头发捋到耳后,她不愿去想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那些日子过得不错。不像现在经济已经完全崩溃。搬到五楼以后,生活也还可以。整幢大楼洁净,有序,尽管那样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但他们总归有个栖身之地,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上面的居民纷纷地下来,挤进了他们的生活。由于人越来越多,生活空间不够,所以,在楼顶又加了几层,并把一楼用水泥封死,作了车库,他们也封死了原来的楼梯,在原来电梯机并的位置建了新的楼梯。她清楚地知道,从那天开始,在这幢大楼里不会再有电梯了。人们不得不爬楼梯,于是,老年人大多呆在屋子里面。从没有电梯以后,这位老妇人几乎一直住在二十七层,她曾经爬到顶层,所以,她比较了解往上走的路线。原来的楼顶有几个运动场,她可以辨得出新旧楼层的交界处。
快接着爬吧,老妇人。
她用手杖钩住了楼梯顶端的房门,尽管墙上的字儿已经模糊,她也认得那是十六层,看来,这字儿对她来说也还不算太糟。说起来,她今年也许有九十五,六岁了吧?记不太清了,黑人妇女总是很长寿。就拿她的曾祖母希拉梅来说吧,她就很长寿,她亲眼看到了她的曾孙女结婚。希拉对奴隶制时期或更早的事儿记忆犹新,甚至连孩提时代梳着长辫了被按在厨房椅子上的情景,都记得清清楚楚。从希拉老人的皱纹看上去,应该有几百岁了,目为黑人脸上从来不会长这么多的皱纹。
如今,连这位老妇人自己也长了很多皱纹。岁月把她的头发染得雪白,每当她看见这一头白发就联想起记忆中下过的雪。她没有曾孙,因为她怀的一个女婴刚出生就夭折了,接着由于战争小吉姆又过早地离开了地。但任何事都是有极限的,倒霉的事不会都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吉姆总算躲过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幸存下来。
她推开门,里面黑漆漆的。大厅的灯早就坏了,人们的生活很糟糕,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透过大厅的窗户,她看见天还亮着。她不知道这层楼的自动给水装置是否还能正常工作,也许勉强可以弄点水喝。十四层那儿虽然有灯光,可食物早就被抢劫一空了,她只能忍饥挨饿。她又想起在十二层时,有一家人给了她一些食物,还劝她不要往上爬了,因为上面根危险。想到在这个建筑物里面还有这样的好人真是很令人欣慰。当然,老人也没吃他们太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