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后,封建余毒远未肃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趁虚而入,加剧了民族灾难。此时一批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机。这场启蒙运动,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

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1915年 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该刊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1917年 1月,该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同年 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进一步在内容上把矛头指向封建文学,提出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新鲜的立诚的写实义学”、“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而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1918年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先后参加了《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李大钊等思想明显左转,并开始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介绍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文章,杂志的倾向也更趋激进。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的新文学统一战线。1918年 5月,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是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的第一个成果。

五四运动高潮期间,众多的文学刊物相继创办。《新潮》、《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少年中国》、《学灯》都以文学革命作为中心内容,除《新青年》同人的作品外,叶绍钧、郁达夫的小说、郭沫若的新诗和冰心、欧阳予倩等人的剧作也纷纷面世。他们的作品都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倾向,宣扬民主主义,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其中一些作品还反映了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作品是用白话语言和崭新的艺术形式写的,给文坛带来清新的气息。鲁迅、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锋、瞿秋白等人在此期间还翻译了大量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

文学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引起固守封建文化者的不满,从而引发了一场新旧文学之间的激烈斗争。旧派人物的代表是翻译家林纾。他攻击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要求阻止新风,保持“国粹”,旧派的另一人物刘师培也提出所谓“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但在新派的反击下,旧派很快败下阵去。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新文学阵营内部也产生了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逐渐从新文学统一战线中分离出去。

文学革命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它使文学重新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反映了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在题材、主题、人物、体裁、形式、语言等各方面也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也存在缺少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的继承、不够民族化、大众化等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