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时间最公正,从不多给谁一分,也不少给谁一秒。时间又最苛刻,它不可逆转,稍纵即逝,从不间断。面对流逝着的时间,千古圣人孔子也不禁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物理时间。还有一种时间。爱因斯坦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人坐在心爱的姑娘身边,一小时就像片刻,坐在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爱因斯坦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解释相对论,但他同时也给我们提示了另一种时间观,这就是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发生在想象中,是感受性的。文学作品中大量用到心理时间。它有哪些特点?几乎可以说,除了也叫时间,它和物理时间没有哪点相像。它可以逆转。谌容写过一部小说名叫《减去十年》。书中的人物骤然间都小了 10岁。老年变成中年,中年妇女变成年轻姑娘。除了一阵惊喜,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合理,很快也就习以为常。它也可以停滞。晋人陶渊明作有《桃花源记》。在那个其乐融融,平和、安定的理想社会中,生活着一群打渔人。他们悠闲自得地打发着日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对他们来说好像不存在。有时,它也可以过得飞快。美国作家欧文在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中描写主人公在山中偷喝了仙酒,酣然一觉,醒来竟过了 20年。睡前他是英王乔治三世统治下的臣民,醒后已是美国的自由公民,此时他的思维方式和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心理时间的时序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一段话被认为是心理时间的经典。“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许多年后”是将来,“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是遥远的过去,“回想”发生在现在。作者写下这段话不过在片刻之间,但片刻中过去、现在、将来竟如此奇妙地组合在一起,而且时间的发生顺序是从现在到将来,再到过去。

如此看来,心理时间似乎毫无规则可言。其实也不尽然。规则还是有的,这就是作者的意志和情感趋势。作家的意志和情感可以诱导物理时间向着符合自己主观愿望的方向发展。一段时间内发生了他喜爱的或愿意见到的事,他可以徐徐道来,不厌其烦,全然不顾自己的描写是否与事件实际经历的物理时间相对应。而如果这事是他不喜欢或不愿看到的,他可以一笔带过,甚至略而不谈。省略和抹掉也心安理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写了 C太太的一生。她那长达 67年的生活几乎全无意义,因此作品只用不到两页的篇幅略加提及。相反,有一天她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全面的回顾。作者认为这是有意义的,这一天比她的一生都重要,因此作家将她在这一天 24小时中的遭遇和思想活动大加发挥,洋洋洒洒一写就是48页。由此看来,心理时间中实际上渗透了作家的主观评价。心理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事物在作家情感和意志天平上所占的份量。物质的时间对于作家来说只是一种参照,他可以比照它来写,也可以不比照它来写。重要的是物理时间是否符合他的主观愿望。

心理时间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特别是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心理时间得到广泛应用。现代主义强调内心的感受和目我意识的表现。客观的物象在现代主义作家的感受中常常发生变异,物质的时间也不例外,而且与现实的相同和对等正是现代主义作家极力反对和排斥的。心理时间适应了感受性表达的要求,因而心理时间的表现方式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被发展到极致。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中随处都可找到大量心理时间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