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飞行能力十分惊人,它们能连续飞行3天。蝗虫掉在水里,也不会马上淹死,成虫能在水中游动24小时以上。一般的高山江湖,都难以阻挡它们的行动,所以它们是危害最大的害虫。
最大的蛾
我国的山蚕蛾,是世界上蛾类昆虫中最大的一种。雌蛾双翅展开,长达25厘米;雄蛾双翅展开,也有20厘米长。因此,有“蛾王”之称。
山蚕又称珊瑚蚕、猪儿蚕、乌桕蚕,是我国最大型的野蚕。它原产于华南山区,并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等省。
山蚕的茧比一般蚕茧大得多,五六十个茧就有1斤重,堪称蚕茧中的冠军。茧产量也很高,平均茧产量可达1.2克以上,每千颗蚕可得改良丝绵1斤左右。这种丝色淡褐,经久不褪色,富有光泽。它的弹性很强,染色也容易,可作丝线的代用品,也可织造丝袜和绢绸,与光苎麻混纺织成的布,既美观又耐穿。
最毒的甲虫
斑蝥是最毒的甲虫。喜群集取食,成群迁飞。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便从足的关节处分泌出黄色毒液。此黄色毒液内含有强烈的斑蟊素,其毒性甚强,能破坏高等动物的细胞组织,与人体接触后,能引起皮肤红肿发泡。
斑蟊素为一种无色无味发亮结日,一般内服0.6~1克斑蟊素即可中毒。斑蟊素致死量约为30毫克,外用敷贴过久会使皮肤坏死。内服者咽部有烧灼感,并有头痛、呕吐、剧烈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斑蟊素经肾脏排出,可引起排尿疼痛、尿频、血尿,引起中毒性损害。重者会出现高热、昏迷和循环衰竭等危象。
斑蟊素的毒性虽然很强烈,但可以列为中药使用。
“眼睛”最多的昆虫
在所有的昆虫中,蜻蜓的复眼最大,它们鼓鼓在地突出在头部的两侧,占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28000个小眼面组成。蜻蜓的视力是很发达的,能在飞行中捕捉小昆虫;它们在草茎上停息时,每当人影掠过,也能感知。蝴蝶的复眼比蜻蜓小,由12000~17000个小眼面组成;龙虱的复眼有9000个小眼面;家蝇的复眼有4000个小眼面。有些昆虫的复眼,小眼面不到100个,它们可能连物体轮廓也不清。生活在土壤中的一些蚂蚁,周围一片黑暗,视力极不发达,它们的复眼只有6个小眼面,只能模糊地辨别光线的来源,它们的感觉更多地依靠触觉和嗅觉。
蚂蚁为何要互相碰触角
昆虫一般没有鼻子,但是却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这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起到鼻子的作用。蚂蚁的眼睛不太好用,视力很差,它们的触角就担任了通常眼睛扮演的角色。
蚂蚁不会叫,它们头上的触角,便是彼此联系沟通的工具。你们看蚂蚁们在地下黑暗的巢穴里,纵横交错的地道网十分复杂,这么多蚂蚁成天忙忙碌碌地进出巢穴,寻找、搬运和贮藏粮食,还要产卵繁殖,躲避敌害,整个家庭却井然有序,就全靠它们用触角交流信息,沟通情况。
蚂蚁的触角为什么能起到如此微妙的作用呢?原来两只蚂蚁在互相碰触角时,能分泌用一种化学物质,传送给对方,这种化学信号对蚂蚁的神经发生刺激作用,使蚂蚁知道该做此什么。
最原始的昆虫
最原始的昆虫,是原尾虫。它们是一些白色或黄白色的小虫,最大的个体只有2毫米左右。性喜潮湿,常生活在石块、瓦片和草根下。凡是昆虫,其头部都有1对触角,胸部有足3对,翅2对,常具单眼和复眼。但是原尾虫无翅,无眼,也无触角,它们常把第一对足高举在头的前方代行触角的机能。幼虫初孵化时腹部9节,在生长过程中增生了3节。这些特征与其他昆虫不同,表现了它们的原始性。人们对原尾虫的研究,在昆虫分类学上有独特的意义,是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部分。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授最先采集到了我国的原尾虫标本,在我国昆虫学界传为佳话。
最长的昆虫
竹节中的形状很奇特,活像一小段竹枝,身体外形分成一节一节,呈绿色或褐色,它们生活在与竹子混杂在一起的灌木丛中,以树叶为食。竹节虫是世界上最长的昆虫,一般长度为10~20厘米,最长的达33厘米。
这种行动并不迅速、繁殖力也不高的昆虫,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它们怎么能够躲避各种敌害,从而代代相传不被淘汰的呢?这与它们的形状像椴竹枝有极大关系。在长有竹子的灌木丛中,有“一小段竹枝”掉在树叶上,谁会去注意呢?若非定睛细看,是很难发现它们的。拟态这一特点保护,使它们生存至今而不被淘汰。所以竹节虫是说明生物进化和拟态的好材料。
地球上最早的“飞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