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86 / 185|后一章

生平简介

卢纶( 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后又在河中任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写过一些气势刚健的边塞诗和描写自然风光的景物诗,这些在中唐都是比较突出的。有《卢户部诗集》。

《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腊日观咸宁王

部曲沙娑勒擒虎歌

卢纶

山头曈曈日将出,

山下猎围照初日。

前林有兽未识名,

将军促骑无人声。

潜形踠伏草不动,

双鵰旋转群鸦鸣。

阴方质子才三十,

译语受词蕃语揖。

舍鞍解甲疾如风,

人忽虎蹲兽人立。

欻然扼颡批其颐,

爪牙委地涎淋漓。

既苏复吼抝仍怒,

果叶英谋生致之。

拖自深丛目如电,

万夫失容千马战。

传呼贺拜声相连,

杀气腾凌阴满川。

始知缚虎如缚鼠,

败冠降羌在眼前。

祝尔嘉词尔无苦,

献尔将随犀[xī]象舞。

苑中流水禁中山,

期尔攫搏开天颜。

非熊之兆庆无极,

愿纪雄名传百蛮。

卢纶诗鉴赏

古人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腊日出猎,为古人传统习惯。“咸宁郡王”,浑瑊的封号。“部曲”指部将,“娑勒”,擒虎壮士的名字。

这首诗的题旨是通过壮士擒虎场面的描写,来赞美诗人的府主咸宁郡主浑瑊。据卢纶行踪及浑瑊的经历,此诗约作于贞元前期。全诗可分为三大段:“山头”八句是第一段,写围猎时发现猛虎,浑瑊命部将娑勒擒虎。“舍鞍”八句是第二段,描绘壮士生擒猛虎的壮观场面。“传呼”以下十句为第三段,写随从围猎的部下向咸宁郡王祝贺,归结到歌颂的本意。

诗一开篇从出猎写起,“山头曈曈日将出”,是围猎队伍出发时所看到的景象:太阳尚未出山,吐露的光芒却已染红了山头,“山下猎围照初日”,言围猎开始时,已是旭日初升了。这两句写日出之景,既见出时空的变化,又起得气势雄浑,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前林有兽未识名,将军促骑无人声。”行动刚一开始,便有好消息传来:前面的树林发现猎物,因为林木茂密,一时还不知是什么动物,这时,将军催马向前,率先进行搜索,大家则严阵以待,悄无人声。这里说“将军促骑”,点明了此诗歌颂的主要对象,显示出将军的英勇无畏,指挥若定,下文娑勒擒虎,就是在将军查明“敌情”后,命他进行的,通篇行文,也都围绕将军展开。“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旋转群鸦鸣。”上句写虎潜伏草间,纹丝不动,实际上一是想躲开众人的搜索,二是蓄势待发,准备和人进行搏斗。下句写环境气氛,双鵰,当为将军之物,用以侦察猎物的,鵰在空中盘旋,惊得群鸦乱鸣,这句写动,与上句虎的潜伏不动,一动一静,恰成对照。此时的气氛骤然紧张,经过将军和双鵰的侦察,已经查明猎物为一斑斓猛虎,于是将军发布命令:“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语揖。”“阴方”,泛指北方阴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质子”,古时候,少数民族归附后,为表示忠诚,其国君往往派自己的儿子到中国长住,称为“质子”。这两句是说浑瑊通过翻译,命他部下的勇士去生擒猛虎,壮士欣然从命。这一段是打虎的前奏曲,节奏变换,如急风暴雨,扣人心弦。

第二段写壮士生擒猛虎的经过。“舍鞍解甲疾如风”,是说娑勒得令后,以旋风般的速度下马解鞍,向猛虎扑去,充分刻画出娑勒的神威,其行动如风,一来显其毫无畏惧,二来是为了先发制人。“人忽虎蹲兽人立”。写人虎对峙相持,其绝妙之处,在人、虎的反常行为。人本应站立,却说“虎蹲”;虎本应蹲,却说“兽人立”,此处写人虎都在集中全力,准备作殊死搏斗,人作“虎蹲”,是为了蓄势猛扑,虎作人立,是见人之后,怒不可遏,反倒直立欲扑,这个细节极为传神,沈德潜评云“人虎互形,毛发生动”。(《唐诗别裁》卷七)“欻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这两句是人、虎短兵相接,展开恶战。

上句写壮士打虎,“欻然”,忽然,急速的样子,“扼颡”和“批颐”,分写娑勒两只手的动作,一只手扼住虎颡,将虎头尽力往下按,另一只手猛击虎的面部,极写娑勒的神勇。下句写虎在壮士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下,爪牙着地,口涎横流,狼狈不堪。“既苏复吼抝仍怒,果叶英谋生致之。”二句意谓虎颡被按得太紧,闷绝过去;但略一松手,它又苏醒过来,仍然在怒吼着、挣扎着。经过几次的反复过程,猛虎力气用尽,活活地被人捉了回来。“英谋”,咸宁郡王英明的谋划,与上文“译语受词蕃语揖”的“受词”相应,“ 叶”,符合、实现的意思。“拖自深丛目如电,万夫失容千马战。”这两句写猛虎被擒后的余威。当娑勒把老虎从深丛中拖出时,它仍目光如电,使得人马因恐惧而变色、颤栗。此处写虎威、人恐、马颤,反衬出娑勒勇武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