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34 / 185|后一章

这首诗层层渲染,句句紧凑,结构严密,造成逼人的气势。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基调是清迥冲淡。但正如古人所说,他的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一部分作品,“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这首诗就是属于意境雄阔的。比起作者描绘洞庭湖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来,雄壮稍逊,但通篇写江潮奇景,一意贯之,不象那首前半写湖景,后半意在干谒。因此,从全篇结构的严整和意境的自然浑成来看,却胜于那一首。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

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从听的角度写潮声;实是“鹭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诗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在雄浑壮美中显出从容潇洒的气韵。用“雷震”起调,先是一张。二句接着是言“辍”,一弛。三句言“出”,又是一张。

四句言“待”,又是一弛。五六两句仿佛与潮无关,完全宕开去,是最大限度的弛。七八句将全诗推向最高潮,是最大限度的张。古人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也合作诗之道。这首诗利用张弛的原理,高低的变化,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吟谱》说孟浩然诗“冲淡中有壮逸之气”。而这首诗以雄健壮丽为主,我们可以说它是壮逸中有冲淡之气。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诗鉴赏

这首诗一题《夜归鹿门山歌》。据《襄阳记》载: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岁后,一度隐居于此。

此诗描述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隐居别墅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表达了他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

《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这两句是写“夜归鹿门”一路所见的景物。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两句是写回到鹿门隐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