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23 / 185|后一章

天狼呀啄明煌煌。

痴牛与騃女,

不肯勤农桑,

徒劳含淫思,

旦夕遥相望。

蚩尤[chī yóu]簸旗弄旬朔,

始搥天鼓鸣琅。

枉矢能蛇行,

眊毛森森张。

天狗下舐地,

血流何滂滂。

谲险万万党,

架抅何可当?

眯目衅成就,

害我光明王。

请留北斗一星相北极,

指麾万国悬中央。

此外尽拂除,

堆积如山岗,

故月蚀不见收。

予命唐天,口食唐土。

唐礼过三,唐乐过五。

小犹不说,大不可数。

灾珍无有小大瘉,

安得引衰周,

研覈其可否?

日分昼,月分夜,

辨寒暑;

一主刑,一主德,

政乃举。

孰为人面上,

一目偏可去?

愿天完两目,

照下万方土。

万古更不瞽,

万万古。

更不瞽,照万古。

卢仝诗鉴赏

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早在骨骨文中已有记录,但作为诗歌题材则并不多见。卢仝的《月蚀诗》用一千七百多字描述了在浩瀚广阔的天体中发生的一次月全食现象和过程,诡异万状,纵横捭阖,连同它的篇名都无疑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新。难怪这首诗很快便得到了韩愈的赞叹,极“称其工”(《新唐书卢仝传》),多有仿效之作。

不过,卢仝的《月蚀诗》并不是天文现象的简单记载,而是借题发挥,以比体的形式,“托事于物”,有所讽喻。关于这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意图,《新唐书卢仝传》有“讥切元和逆党”的说法。史称“元和逆党”,是指宦官陈弘志弑宪宗之乱,事在元和十五年(820)。但从诗中“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及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斗插子指冬至,黄钟指十一月)看,可知卢仝《月蚀诗》为元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月食而发,与陈弘志之乱相距尚十年,不可能预卜而“讥切”之。况且自古有“日君象,月臣象”,“一主德,一主刑”的说法,把“月蚀”同弑君拉扯在一起,牵强附会。因此要考察《月蚀诗》的政治背景得回溯到元和五年(810)前后去。

元和四年,成德节度使(领恒、冀、深、赵四州)

王士真死,长子王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相沿以嫡长为副大使,父死便称留后),待朝廷任命后,正式称节度使。唐宪宗想革除藩镇世袭制,准备用兵,这当然是合理的。但他不顾群臣“自古无中贵人为兵马统帅者”(《旧唐书宦官传》)的反对,任用自己最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为统帅,结果威令不振,士无斗志。各道统兵将校受宦官指挥深以为羞耻,不肯齐心竭力,战势完全陷于被动,号为“骁将”的神策大将郦定进被叛军所杀,诗中“恒州阵斩郦定进”云云即指此。整个战事损失惨重,期年无功。第二年,唐宪宗迫不得已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吐突班师而返,仍为禁军中尉。段平仲等极论吐突承璀轻谋弊赋,请斩之以谢天下,宪宗只降其为军器使,旋又因罪出令监淮南军,但不久又诏回京师,官复原职。唐朝自玄宗后期始,宦官的势力慢慢滋长,元和之际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唐宪宗在位十五年,始终宠信宦官,最终身死阉竖之手。当时有识之士,诸如白居易、独孤郁、李绛等朝臣,对宦官弄权的危害,都看得清楚,屡有书谏。诗人卢仝则以独特的艺术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忧惧和警告,并且不幸而言中:“人养虎,被虎啮;天媚蟆,被蟆瞎。”卢诗可以说因月食而发,联及“恒州兵事”。但是,正像能用“月食”的天文现象来包容本诗的全部内容一样,也不能用“恒州兵事”的历史事实来直解本诗的丰富内蕴。即不能囿于“本事”。

卢诗有云:“岁星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董者董贤,西汉哀帝幸臣;秦者秦宫,东汉将军梁冀之嬖奴,皆以善媚取宠,显赫一时。黔娄生者,春秋时齐国高士,因为不求仕进,死时穷得连遮体的衾被都没有。诗人把董秦和黔娄生的际遇作鲜明的对比,用意是深远的,使人想到诸葛亮《出师表》上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总之,我们可以说卢仝的这首诗,乃是借虾蟆食月的神话讽刺宦官弄权,“讥切”所至,切中中唐政治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