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冬季进天津,同事杨君管接收,一日同湘洲造彼,见书架上插此书两册。我等从解放区来,对此书皆知爱慕而苦于不可得。湘洲笑顾我曰:还不拿走一本!我遂抽出一本较旧者,杨君笑置之。即为此册。
后,余书增多,亦不甚注意。且革命不断,批判及于译者,此书已久为人所忘,青年人或已不知此曾赫赫之书名。世事之变化无常,于书亦然乎?
昨晚检出修治。偶见文中有“过时的人物”字样,深有所感。
青年时唯恐不及时努力,谓之曰“要赶上时代”,谓之曰“要推动时代的车轮”。车在前进,有执鞭者,有服役者,有乘客,有坠车伤毙者,有中途下车者,有终达目的地者。遭遇不同,然时代仍奋进不已。
回忆在同口教书时,小镇危楼,夜晚,校内寂无一人。萤萤灯光之下:一板床,床下一柳条箱。余据一破桌,摊书苦读,每至深夜,精神奋发,若有可为。至此已三十九年矣。
今日用皮纸粘连此书前后破裂处,并糊补封套如衲衣,亦不觉夜深。当初购置此书之人,尚在人间乎?
1974年12月29日记
藕香零拾丛书第六册
梦中屡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增评补图石头记下册余好买零散书籍于小摊,非定是吝惜小费,自幼养成习惯耳。常为小贩欺谩,价钱反较买新而成套者为昂。即如此石头记,原在墙子河边地摊上买得上册一本,后在劝业场楼上见下册,以为可以配全。小贩知是配书,当场涂改定价,竟多付一元与他。归后方知,前所买者为万有文库合订本,与此册页码并不衔接,仍是残书。今上册已送人,值此书籍困难之时,为之装点,并记经过如上。
版本通义昨日大雪,今晨小散来约午饭。余持杖行,马路结冰,行人车辆皆兢兢,而儿童在中间纷乱滑行,或遇小学生持铲破冰,交通益阻塞。余谨步慢行,一小时始至梁家。所陪客皆一九三八年所识,抚今思昔,不胜感慨。归来时,天晴冰化,一路泥水,然往返无失,又证年轻时走步锻炼之有素矣。下午检此书翻阅。
1975年1月24日晚记
毛诗注疏(国学基本丛书)
商务印书馆对传播中外文化,甚有功绩。所印书讲求质量,不惜小费。此丛书系普通版本,然与其他书店所印相较,则其字清,其行稀,纸张格式,优点显然。盖当时主持者有通人,非专计谋利者比。中华书局当时虽极力抗衡,然以其所出版书对比,缺点自露。其他小书店,更无论矣。三十年代小书店,传播革命文化有功。
书局各有特点:开明颇惜纸张,字总小一号。北新印书除鲁迅作品外,流传甚少,但纸张格式大方。神州国光社形左实右,所存只有古董,水沫毛边好纸,印象颇深。真美善书店,只记得曾氏父子名字。生活书店印品浩瀚,有益当时,然今日在我案头,无一册。所藏仍以商务印本为多也。古籍读本,商务最佳,其影印古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无论矣。
1975年1月25日上午装后随记
进城后,对此丛书,未多注意,然所得亦有数十种,颇便阅读保存,颇悔当时未搜罗全套。作为读本,今日再觅,则难如登天矣。
又记
诸子平议
此即清代之学术。学者竭毕生之力而为之。今日读之,昏然欲睡。余购此类书,不下数种,将长期废置矣。
1975年1月25日下午记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
余购置旧籍,最初按照鲁迅日记中之书账,按图索骥,颇为谨慎。后遂泛滥,漫无系统。鲁记中有此书名,然无补图字样,不知究系此本否。今已忘记此书来处,定价颇昂,似钦定原本,内府所出,纸墨甚佳。至于补图,余以外行,不能领略其妙处。看列表诸馆臣名,已系清之末年。国事日非,空存形式,敷文偃武,均成点缀耳。
1975年1月27日下午装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