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文言译本)
此书购自天祥市场,摊贩配全者也。多年来竟未抛失。白话译本,余于青岛见之,彼时养病,未暇及此。此次阅读数篇,人生怪事,何必天方?年老不愿读小说,非必认小说为谎言也。人陷于情欲,即如痴如盲,孽海翻腾,尚以为风流韵事也。
此书数次借与同院少年,然彼等实不能读。但弄污后,我必再为修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耳。
1974年7月13日
三姊妹
此污书,当购于南市摊贩,早应处理,竟在书架。弃之不忍,为之洁修,亦念旧交之谊耳。
1974年7月13日
静静的顿河
此系进城后,所购第一批书中之一。日前发见书店发货单,为一九五四年九月,托杨玉玺所购。因知初到津五年间,并未想到大置书籍。大批买书,当在一九五九年养病归来以后。
并未读完,只读第一册耳。此书字号太小,恐以后更不能读。
院中青少年,并不读书,无事可做,打闹喧嚣,终日不息。退处室内,亦不能看书做事。日日听这种声音,看这些形状,此即所谓天津风貌也。
1974年8月27日下午记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今日下午偶检出此书。其他关于鲁迅的回忆书籍,都已不知下落。值病中无事,粘废纸为之包装。并想到先生一世,惟热惟光,光明照人,作烛自焚。而因缘日妇、投靠敌人之无聊作家,竟得高龄,自署遐寿。毋乃恬不知耻,敢欺天道之不公乎!
1974年11月23日
越缦堂詹詹录
今日星期,下午无事而不能静坐阅书,适此书在手下,为觅得此种纸包装。越缦堂日记,久负盛誉,余曾于北京文学研究所借来翻阅,以其部头大,影印字体不清,未积极购求之后。以廉价购得日记补十余册,藉见一斑。后又从南方书店函购此部,虽系抄录,然以铅印,颇便阅览。鲁迅先生对此日记有微言。然观其文字,叙述简洁,描写清丽,所记事端,均寓情感。较之翁文恭、王湘绮之日记,读来颇饶兴味,可谓日记体中之洋洋者矣。
此公在清末,号为大名士,读书精细,文字生动,好自夸张,颇喜记述他人对他的称赞。这种称赞,多是有求于他,他却即当真收受,满心高兴,看来很是天真。其实,在当时,所谓名士,喜怒笑骂,都是有为而发,并能得到价钱,且能得到官做。细读清朝公私文书,此点甚明,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的风习也。
1974年11月24日
怀素自叙帖真迹
肇公自故宫寄赠。自去岁函托他代购此本,彼即念念不忘,而出版一再拖延。此次寄来,包扎妥贴,老成典型,实可感念。
此为近年新购书之第一本,不能忘情于此道,亦苦事亦累事也。
1974年11月30日
即用肇公纸包装之
春渚纪闻
一九七四年冬季,又头晕休息。此数日并感冒不适,不愿外出,整理残书。商务此种版本,颇便老年人阅读。除此数种外,余尚有齐东野语一部。
11月某日
随园诗话
有一青年,束鹿人,好写作,前年来舍,细阅书橱名目,见此书有复本,遂索石印本去,余亦欣然赠之。
1974年12月15日
骨董琐记全编
此书购置较早,此后即大量收集旧版书。津门小集有篇引证此书文字,曾被人大感失望。此公大有识力,有预见,目前恐已绝望于余矣。呜呼!
1974年12月17日下午散步归来记
辞海
辞源及中国人名大辞典既失,幸此书及汉语辞典尚在。然此书字甚细小,余已不能用,必要时,或借助于放大镜乎?此次,辞书及书目,失者甚伙。盖执事诸君,多原来书贩,知何书于彼业务有关,何书易出手卖钱也。书有包皮或有图章,则能幸存,此余前之所不及料知也。原皮已破,今日觅纸易之。
1974年12月28日晚
海上述林(上卷)
余在安新县同口镇上学任教时,每月薪给二十元,节衣缩食,购置书籍。同口为镇,有邮政代办所,余每月从上海函购新出版物,其最贵重者,莫如此书。此书出版,国内进步知识分子,莫不向往。以当时而论,其内容固不待言,译者大名,已具极大引力;而编者之用心,尤为青年所感激;至于印刷,空前绝后,国内尚无第二本。余得到手,如捧珍物,秘而藏之,虽好友亦吝于借观也。
一九三七年暑假,携之归里。值抗日烽火起,余投身八路军。家人将书籍藏于草屋夹壁,后为汉奸引敌拆出,书籍散落庭院。其装帧精致者均不见,此书金字绒面,更难幸脱,从此不知落于何人之手。余不相信身为汉奸者,能领略此书之内容,恐遭裂毁矣。其余书籍,有家人用以烧饭者,有换取熟肉、挂面者,土改时遂全部散失。余奔走四方,亦无暇顾念及此。